曾炎裕專欄-輝達與AI成爲中美關係的風口浪尖

美中AI對抗不僅影響到輝達發展策略,對臺灣AI供應鏈地位也有重大影響。圖/本報資料照片

7月10日輝達成爲首家市值達4兆美元的公司後持續上漲,不僅AI成長潛力大,ETF機制也導致投資市場持續加碼AI與費半指數最大權值股。

黃仁勳多次強調AI已成爲基礎建設,如同電力與網際網路一樣,並提出AI基礎設施將催生「AI工廠」,目前Blackwell架構進入高成長。黃仁勳對AI前景樂觀,預測五年內AI會造就比網際網路20年更多的百萬富翁,強調AI普及化與創業催化功能,而且他多次主張AI應該建立在美國技術與開源模式之上,並鼓勵全球採用美系AI基礎架構。

近期黃仁勳在美中兩方都取得重大進展,7月10日黃仁勳受邀至白宮與川普會面,7月15日川普政府宣佈允許輝達申請向大陸出口H20許可。

黃仁勳在北京指出,全球一半以上的AI研究者位於中國大陸,他強調美國企業應該能服務大陸市場以維持AI領導地位,該政策調整立即帶動全球AI股股價大漲,市場視爲輝達的重大勝利,出口禁令解除是輝達長期對政府遊說的結果,讓美國政府相信政策大轉彎,美國才能長期控制AI發展。

輝達不僅可以回沖帳上H20 AI晶片庫存跌價損失數十億美元,並傳聞向臺積電追單30萬片H20 GPU。

黃仁勳7月中旬到了中國大陸後表示,大陸市場對輝達是獨一無二的,強調大陸擁有全球最多的程式設計師與工程師,大陸AI生態爲「全球進步的催化劑」,開源AI正在改變全球供應鏈,而且大陸在有限資源與政策壓力下仍產生「驚人的創意」,完全顛覆中國大陸邪惡科技勢力的美國觀點;他更在CNN採訪表示,大陸軍方並不需要輝達AI晶片或美國技術來建構AI能力,暗指美國多年封鎖AI技術沒有意義。

本週AI美夢出現幾個轉折訊號,首先是外媒報導美國對晶片出口許可證審查緩慢、大量積壓申請案情況創30多年來最嚴重狀況,即使輝達H20 AI晶片已獲得川普政府出口批准,但實務上其監管仍需獲得商務部許可批准,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拖延導致H20 AI晶片出貨大陸被推遲,美國商務部則表示積壓原因是爲確保國家安全,進行嚴格審查,因爲美國國會及國內安全專家擔心川普這次政策髮夾彎,可能損害國家安全與技術優勢(還是川普的兩手策略?)。

大陸也傳出對H20晶片後續反應,7月31日中國大陸網信辦召見輝達要求說明H20是否具備後門(backdoor)機制被用於遠程追蹤或控制,而輝達隨即強調其產品絕無後門,否認任何遠程操控或監控能力,大陸並未公開指出具體技術漏洞,只強調審慎處理,當然這些都是象徵性動作,藉由高調放話,對美中貿易談判加些籌碼。

輝達市值持續創新高,黃仁勳推動全球AI佈局功不可沒破,H20審查成爲中美科技戰略與信任核心,後續是否會演變爲更嚴格的監管,必須注意消息面變化。例如美國政府考慮在半導體晶片中加入追蹤技術,阻止高階晶片被走私至中國大陸。

1月初全球AI股大跌也是從DeepSeek模型星火燎原開始,因爲高成長推動的高估值,很容易被風吹草動消息影響。例如輝達未來將爲大陸市場專門打造B30新晶片,以及特別適合大陸機器人訓練與數位孿生應用的RTXPro GPU智能工廠與物流AI解決方案,進度是否受到干擾?美中AI對抗不僅影響到輝達發展策略,對臺灣AI供應鏈地位也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