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夫專欄/打破威士忌迷思:那些喝不到的老酒,到底值不值得追?

麥卡倫84年-200週年紀念款。 圖/邱德夫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上個月參加大學同學會,晚上一時技癢,在飯店附設KTV大展歌喉。回家後洋洋得意的向兒子顯擺起我超凡的歌藝,連高難度的山丘、海闊天空、擱淺都輕鬆拿捏,還高音飆破愛情釀的酒。兒子面無表情,只淡淡的說一句:全都是老歌!頓時我氣焰全消。好巧不巧的,最近YT不時推給我「爲什麼20、30年前是國語歌的頂」等影片,連《金曲獎》剛剛頒獎完畢,網路上也出現對頒獎典禮以及歌手無動於衷的討論,好似演算法有志一同的投我所好,將老歌及老歌手捧上天。

其實不光是歌,我們常喝的酒也是,30、40年以上的老酒不僅令人垂涎,也因難以企及而幻化出無以倫比的美妙滋味。記得剛開始學喝威士忌時,看到好友寫下30年拉弗格(Laphroaig)的品飲紀錄,心中如同捱了一記悶拳,不禁暗暗升起「有爲者亦若是」的雄心大志。曾幾何時,這個志願被滿足到招致嫉恨的地步,細數近幾年曾發表過的老酒,如創下驚天拍賣價的山崎55年,或裝瓶商高登麥克菲爾的格蘭冠70年以及格蘭利威80年,我竟然都有機會嘗一口,其餘40、50年的老酒則不知凡幾。但至今爲止酒齡最高的威士忌-麥卡倫去年推出的84高齡老酒「時空旅行」,其雙圓環設計已臻精品膜拜等級,只能遠遠的觀賞,無緣一親芳澤。

格蘭冠70年。 圖/邱德夫提供

不過84年就是老威士忌的頂嗎?當然不是。我在2021年喝到80年老酒時,一心以爲庫存深不見底的高登麥克菲爾應該會在幾年內推出100年的世紀威士忌,未料這個老謀深算的裝瓶商一步一步慢慢來,今年年底先裝出85年的格蘭利威,只比麥卡倫多個1年,這種情形就有點像…撐竿跳世界紀錄保持人1公分1公分的慢慢破自己的紀錄。不過這條「老」賽道上也出現新競爭者,蘇格蘭最大的家族烈酒公司格蘭父子,除了擁有百富、格蘭菲迪等著名的酒廠,也包括不是那麼知名的格文(Girvan)穀物蒸餾廠。

百富60年。 圖/邱德夫提供

格蘭菲迪50年。 圖/邱德夫提供

這間酒廠於1963年成立,次年開始蒸餾,因此格蘭父子的子公司「赫澤之家The House of Hazelwood」於今年5月發佈新聞,不僅推出格文60週年紀念酒,更展開10年一期的高年份威士忌計劃,因此在40年後的2065年,將裝出全球第一款熟成100年的單一穀物威士忌。

格文60週年紀念酒僅裝出25瓶,剩下的酒液繼續存放在橡木桶內陳年,而最初25瓶的購買者可保有後續4款酒的購買權利,若能集滿,便可獲得一座以赫澤莊園內的樹木打造的特製展示櫃。計劃的靈感來自美國嘻哈樂團「武當幫」的專輯《少林往事》,這張雙CD專輯僅發行一個拷貝,並以「非同質化代幣NFT」的模式操作,歷經許多法律糾紛後,2023年的價格高達400萬美元。有鑑於許多高價威士忌被當作投資商品看待,已失去飲用的基本意義,因此「赫澤之家」希望藉由跨世代接力方式收集完整系列老酒,除了緊密結合家族傳承,更能打破投資心態。

我的評語是「立意良善」,但完全無法理解,終究40萬臺幣一瓶的酒本來就遠非市井小民所能企及,鎖定的仍然是投資客或富豪,而如此稀少又如此貴重,購買者當然是珍而藏之,即便跨世代,也是作爲收藏品或轉售獲利,有人能豪氣萬千的轉開5支酒嗎?就算有,也是40年以後,我能看到的機率等於0。

100年整數的確非常老,但也不是頂,因爲「老」的限制不在法規,而是物理。根據蘇格蘭規範,所謂的「酒齡」必須放在橡木桶內才能計入,當陳年時間拉長,無論如何慎選儲存環境,桶內的酒液仍會因「天使的分享」而逐漸減少,假設每年平均減少1%好了,100年後豈不是空空如也?幸好法規並未要求非得使用同一顆橡木桶不可,所以假設50年後,2顆橡木桶的酒液各剩下一半,那麼合併一起繼續陳放,或甚至捨棄使用了50年、已經失去活力的舊橡木桶,換到另一顆新鮮活潑的新橡木桶,那麼百年後依舊是好漢一名。如此周而復始的操作,未來持續打破陳年老酒的「老」紀錄絕對沒有問題!

輕井澤 命之水50年。 圖/邱德夫提供

問題在老酒好不好喝。先承認,當我看到酒標上的酒齡數字,難免會產生一種又敬又愛的預期心理,尤其是面對比我年紀還要長的老酒,品飲時就只差沒沐浴更衣。不過老酒的普遍問題是,由於在橡木桶中待太久了,早已飽吸橡木桶物質,又隨着天使分享,不易蒸發的物質被濃縮再濃縮。根據我的經驗,老酒的香氣都美妙不可方物,但實際入口常需要提一口氣,因爲可能複製了香氣的美好,但也可能直接打臉。記得多年前頭一次喝到60年酒,立即沉醉於杯中芳馥的香氣,可入口後卻大感不妙,怎麼跟香氣不相干似的既酸又澀,就好像……木頭水?!這個初體驗讓我從此對老酒保持一定戒心,必須謹慎以待,不敢預期。

但說到底,老酒得來不易,酒廠當然以精雕玉琢的包裝來烘托其價值,至於好不好喝純屬個人,何況世上能開、敢開珍稀酒款的人幾稀?更深一層思考,我常說喝老酒必須具備歷史感。舉格蘭利威80年或麥卡倫84年爲例,這2支酒都蒸餾於1940年,使用的也都是雪莉桶,不過就在前一年,打了近3年的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雪莉酒莊是否能持續生產大有疑問,而1940當年,德國坦克駛入法國,英國緊急成立戰時內閣,可想而知蒸餾廠的產量勢必縮減。所以一方面運送到英國的桶裝雪莉酒,無論量或質都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酒廠的人力、原料都受限,在這種時空背景下,最終做出來的酒陳年80年後,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網路上沒見到有誰開喝了麥卡倫84年,不過格蘭利威80年卻絲毫不顯陳老疲態,只能說威士忌的熟陳已超越科學而進入玄學領域(笑)。至於缺乏機緣或阮囊羞澀而沒辦法喝到這些老酒的酒友呢?我教大家一個很阿Q的精神勝利法:凡是喝不到的酒都很難喝,請相信我。

格蘭利威80年。 圖/邱德夫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