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返鄉新希望!雲林智慧農業大學第六屆啓動招訓

▲智慧農業大學推廣大使林怡伶、陳炳洲與與會貴賓一同進行啓動儀式,象徵農業新力崛起。(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114年度第六屆雲林縣智慧農業大學」正式啓動招生。副縣長謝淑亞表示,智慧農業大學是雲林邁向「數位農業、永續農業」的重要基地,透過系統化課程與行動學習,協助農友強化品牌、數位行銷與財務管理等能力,吸引青年返鄉投入,打造具國際視野與科技力的新農人才梯隊。

記者會現場由副縣長謝淑亞、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中衛發展中心處長莊旭芹、智慧農業推廣大使林怡伶、陳炳洲,以及多位鄉鎮青農代表共同出席,氣氛熱烈。多位歷屆學員也在現場分享心路歷程,展示自家品牌與加工品,展現學以致用的成果。

▲智慧農業大學學員展示成果。(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副縣長謝淑亞指出,面對農業高齡化、極端氣候與國際市場競爭,傳統農業勢必轉型升級。藉由導入AI與大數據管理,農民可更精準掌握氣候與產銷資訊,不僅節水、省工,也能降低風險、提升收益,讓農業從「看天吃飯」走向「智慧經營」。

她強調,雲林是全國農業產值第一的縣市,無論稻米、蔬果、咖啡、巧克力,甚至各式加工食品,雲林都能自給自足,支撐着全臺的飲食安全與健康生活。智慧農業大學正是培育農業新力量的搖籃,歡迎各地農友與青農踊躍報名,一起爲雲林農業開創新局。

縣農會總幹事陳志揚表示,智慧農業大學自開辦以來,已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兼具創新思維與實務能力的優秀青農。他們不僅在一級生產領域發光發熱,也帶動加工與行銷,讓農業升級爲「六級產業」,是雲林邁向智慧農業的最佳見證。

農業處長魏勝德指出,智慧農業大學至今邁入第六屆,累計超過2,000人次參與。今年課程設計以「實作導向、場域鏈結、政策共學」爲三大核心,規劃基礎導入、進階實作與整合驗證三層架構,內容涵蓋品牌行銷、智慧管理、AI應用與農業財務等主題。

魏勝德補充,今年特別新增「韌性農業」專題課程,包含循環農業與低碳栽培應用、農業韌性經營模式及風險管理,協助農民面對氣候變遷挑戰。此外,首度導入「移地開課」制度,與地方農會合作深入七大鄉鎮,讓教學走入產地、貼近農友日常;同時設立「主題班代表制度」,鼓勵學員共學互助,並提供「專家一對一諮詢服務」,由顧問羣協助解決品牌、行銷、財務等實務問題,讓學習成果落實于田間地頭。

農業處說明,「第一階段課程」已正式開跑,報名期間自即日起至10月24日止,名額有限,歡迎有興趣的農友把握機會、儘速報名!可透過線上表單報名:https://reurl.cc/pYbz8x或至雲林縣農會四樓智慧農業大學教室,由專人協助現場報名。

▲雲林縣智慧農業大學導入「移地開課」,讓課程深入產地,貼近農民生活現場。(圖/記者遊瓊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