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 雲林農機展10月25日登場
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25日開展,22日記者會展示低碳智慧農機,推動農業朝環境永續的方向邁進。(張朝欣攝)
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是全臺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專業農機展覽,今年展期自25日起一連3天,地點在虎尾高鐵特定區,主打低碳智慧農業,包括低碳排曳引機、碳匯農機、智慧監控溫網室等。縣長張麗善22日表示,希望透過智慧農業的推廣,讓雲林朝環境永續的方向邁進。
張麗善指出,因應極端氣候加劇,農業必須以科技化、智慧化的方式持續升級,才能在極端氣候挑戰中保持競爭力。縣府長期推動「智慧農業」與「永續淨零」雙主軸政策,結合農業部與產業界的力量,展現從生產到環境永續的全方位農業升級方案。
張麗善說,目前農業面臨高齡化、缺工問題,有賴智慧農業機械的輔助,同時也能吸引青年返鄉務農。雲林不僅是臺灣的糧倉,更是智慧農業的實踐基地,希望透過此次展覽,探索未來農業無限可能的機會,激發產業靈感,提供民衆交流平臺。
農糧署副署長陳啓榮指出,臺灣農民有很好的耕耘技術,但普遍面臨缺工問題,農業部因此推動農業機械計劃。自2017年以來,從每年補助3000萬元左右,到現在已增至1、20億元,至今共投入70餘億元,補助購買22萬臺農機,受益農民逾20萬人。
陳啓榮還說,農業機械經過這幾年的推動,包括智慧化與電動化,都已有很好的成果,目前電動農機佔約3成。此次農機展還結合淨零永續概念,引進生物性安全資材,例如「可分解抑草蓆」,除可減少農民除草勞動力,分解後還可作爲肥分,讓土地增進肥力,一舉兩得。
農業處長魏勝德提到,雲林國際農機展自創辦以來,每年都是產業界關注的焦點,2024年吸引超過66萬參觀人潮、現場交易金額逾7億元;今年展覽規模再創新高,有臺灣、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印度、越南等420多家廠商、1000多個攤位參展,展現雲林推動永續農業的決心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