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幫變內鬼!臺積2奈米機密「從星巴克流出」 遭酸手法爛到哭
▲此次涉泄的3名主嫌,皆出身國立清華大學具備碩士學歷,專業背景涵蓋材料與化學領域,正是臺積電長年倚重的技術核心人才。(示意圖/記者施怡妏攝)
記者黃宥寧/臺北報導
臺積電驚爆2奈米機密外泄案,3名涉案工程師擁清華大學背景,未滿40歲且已婚,疑由離職的「學長」牽線,勾結2名仍在職的「學弟」,透過手機翻拍方式竊取良率數據與製程機密。據瞭解,臺積電長年倚重清大、交大畢業生,沒想到最熟悉公司命脈的「清交人」,這次卻成了讓臺積電蒙羞的背叛者。
據悉,主嫌陳男過去曾任職於臺積電F12B YED部門,主責先進製程的缺陷改善與量測分析,服務年資8年,2022年底離職後,轉任日本供應商東京威力科創(TEL),擔任臺積蝕刻設備相關行銷窗口,仍與臺積內部保持技術互動。
然而,陳男離職後與吳、戈2人頻繁聯繫。2名在職工程師皆任職於F20 YED部門,負責良率提升與製程優化,職責內容涵蓋2奈米制程開發的核心環節。據瞭解,吳姓工程師自2016年進入臺積電,從蝕刻製程一路轉任良率工程師,累積近9年資歷;戈姓工程師則爲清大化學系學士、交大材料所碩士,進入臺積後快速升任首席工程師,公開自述曾將缺陷改善率提升至99.9%、良率提升10%。
3人疑從去年透過公司筆電登入系統查看機密製程文件,再以手機翻拍方式進行截取。由於翻拍行爲未經任何數據傳輸、外接設備或雲端操作,成功避開PIP(Process Information Protection)資安監控機制,也讓內控系統束手無策。
「PIP系統擅長抓異常登入與操作路徑,但手機拍照這種手段根本查不到。」一名內部工程師指出,翻拍行爲正是目前臺積電最難預防的資安漏洞之一。
案發後,臺積電內部TPhone系統已無法查詢涉案工程師的聯絡資料。據瞭解,因相關人員已由公司辦理離職,帳號紀錄依作業流程自動下架。
事實上,臺積電對內部員工的行爲監控過去曾有成效。2021年疫情期間,便曾有多名工程師於遠距上班時,在內部羣組中散佈尚未對外發布的訂單資訊,引發炒股疑慮。當時公司啓動work from home log system,側錄筆電操作畫面與通訊紀錄,最終查出7名員工違規操作並全數開除。
內部員工私下搖頭嘆:「那次是靠數位紀錄查到人,這次連紀錄都沒有,完全無跡可尋」;至於在職工程師爲何鋌而走險,有人指出,這些工程師職等大致在T32上下,年薪逾300萬元,「肯定是拿錢辦事,但找的人都太嫩,翻拍資料還去星巴克操作,連遮掩都不懂,手法爛到哭。」
目前檢調單位已掌握部分通訊與資料流向,持續釐清外泄內容是否已轉交給境外企業,以及是否涉及商業間諜組織介入。若證實泄密情節成立,恐將成爲臺灣半導體史上最嚴重的技術外流案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