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跑穩定幣:42天后香港開閘,5年後或達3.7萬億美元

文/李悅

從2020年的200億美元,到目前超過2500億美元,穩定幣的規模在短短5年間暴漲11倍,成爲市場關注焦點。

往前看,穩定幣市場仍有樂觀的應用前景以及龐大的擴張空間。據花旗預測,到2030年,穩定幣的總流通供應量可能會增長至1.6萬億美元;樂觀情況下,則有望達到3.7萬億美元。

6月18日,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表示,雖然現在市面上有不少國家想做自己本幣的穩定幣,但從影響來說,美元穩定幣更具全球影響力,各國需要注意,穩定幣可能輔助了美元化,而美元化對經濟的影響備受爭議,其中有很多副作用。

不過,雖然前景廣闊,但當前穩定幣領域仍存在多重未解命題。穩定幣是基於中心化系統還是去中心化系統?它究竟僅是一種支付工具,還是兼具加密資產屬性,甚至成爲加密資產投資標的?與此同時,香港發展穩定幣面臨定位抉擇,即香港是作爲連接全球的樞紐,還是作爲連接內地與全球的橋樑?

“在當前階段,諸多問題仍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相關問題。”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在6月19日舉行的第十屆“融城杯金融科技創新案例評選”啓動儀式上表示,既要防範金融風險進一步發生和擴大,又要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快速變化,特別是美國的動態與意圖,同時要制定足夠的應對措施。

未來,穩定幣市場是否會再度出現美元化現象,目前還難以確定。從中國視角出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認爲,若要發展穩定幣,要做到管住風險並支持創新。

“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發展已成趨勢,風險與價值並存。”黃益平表示,在國內政策尚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可通過香港ETF、合規聯盟鏈試點、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探索等方式,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介入趨勢性創新,把握髮展機遇。

01全球數字資產市場三大顯著變化

“當下數字金融研究領域的新趨勢——虛擬貨幣、數字資產、Web3及區塊鏈等議題正成爲焦點。”黃益平表示,近年來,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一個特別大的變化就是穩定幣的興起。

據瞭解,最早發行的穩定幣出現在2014年,是由Tether公司發行泰達幣(USDT),1USDT錨定1美元。此後,穩定幣逐漸快速發展,類型逐步多樣化。截至目前,全球穩定幣規模超2500億美元。與2020年200億美元相比,五年間已實現11倍增長。

黃益平認爲,早期特別火爆的是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穩定幣出現之後確實催生了很多不同的變化。比如,虛擬貨幣更多作爲投資資產,但穩定幣則更多傾向於支付。在過去四至五年間,在虛擬資產市場交易中,穩定幣作爲貨幣交易中介的比例直線上升,目前已超90%。

此外,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市場也快速發展。從定義來看,RWA可以簡單理解爲將現實世界的有形或無形資產(如房地產、債券、股票等)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代幣化,轉化爲鏈上可交易的數字通證(Token),全球投資者都能輕鬆買賣,以此盤活資產流動性。

黃益平指出,儘管當前市場規模較小,但衆多機構預測未來五年將迎來大幅增長。現在傳統主流金融機構正逐步介入代幣化領域,同時一般投資者的參與度也在不斷提高。

除此之外,虛擬貨幣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發展也比較明顯。黃益平表示,虛擬貨幣相關的ETF主要在美國和中國香港,對於投資者而言,ETF提供了無需持有虛擬貨幣即可參與市場的途徑,這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在黃益平看來,數字資產市場發行新的趨勢將帶來兩方面影響:一是全球數字資產在技術和功能上與央行數字貨幣存在一定替代性,或影響央行數字貨幣未來場景格局。二是虛擬資產市場與傳統資產市場的風險關聯上升。雖然目前尚未發現虛擬貨幣市場風險直接傳導至美元市場,但二者聯繫正逐漸加強,未來的風險傳導值得警惕。

02穩定幣領域未解命題待破解

往前看,穩定幣市場仍有樂觀的應用前景以及龐大的擴張空間。據花旗預測,在監管路徑清晰化情景下,到2030年,穩定幣的總流通供應量可能會增長至1.6萬億美元;樂觀情況下,則有望達到3.7萬億美元。

但當前穩定幣領域仍存在多重未解命題。首先,關於技術框架的選擇,穩定幣是基於中心化系統還是去中心化系統?李禮輝表示,這裡涉及到透明度、運行效率以及交易質量多方面因素,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香港,這一問題目前尚無明確答案。

其次,穩定幣的屬性定位也是關鍵問題。它究竟僅是一種支付工具,還是兼具加密資產屬性,甚至成爲加密資產投資標的?李禮輝稱,從美國的情況來看,其傾向於將穩定幣視爲加密資產,特朗普政府可能期望更多穩定幣發行者購買美國國債。從香港的發展格局及各方反饋來看,穩定幣更多被視爲跨境支付工具。

此外,李禮輝指出,香港發展穩定幣面臨定位抉擇,即香港是作爲連接全球的樞紐,還是作爲連接內地與全球的橋樑?若選擇後者,將涉及內地對去中心化金融及穩定幣的管制制度和政策。

“還有穩定幣的治理問題也不容忽視,包括髮行機構的資信管控、支付市場風險管控、灰黑色交易管控,以及金融消費者、交易者和投資者的保護等諸多方面。”李禮輝認爲,去中心化金融發展到現階段,穩定幣作爲加密資產,對中國而言構成了很大的挑戰。境內出於保護金融安全、維護投資者利益的考量,對去中心化金融實施嚴格管制與限制。

在當前階段,諸多問題仍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相關問題。李禮輝強調,既要防範金融風險進一步發生和擴大,又要密切關注這一領域的快速變化,特別是美國的動態與意圖。同時,要制定足夠的應對措施,推動全球貨幣金融體系更加穩健、成熟,以更好地服務於中國未來的發展與進步。

03中國怎麼做?

當前美元在穩定幣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佔比約 90%。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也曾表示“將使用穩定幣來保持美元作爲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

“穩定幣市場未來是否會再度出現美元化現象?也就是說,當穩定幣市場成熟後,是否會像過去一樣各國貨幣仍主要盯住美元,使得美元在穩定幣領域繼續佔據主導地位?”黃益平認爲,對於美國而言,這或許是一個有利的結果,但從全球視角出發,這是否是各國都期望看到的局面,仍需打上一個問號。

從中國視角出發,中國是希望維持美元獨大的格局,還是更傾向於多種主流貨幣並行的格局?李禮輝認爲會更傾向於後者。

今年5月30日,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憲報刊登《穩定幣條例》,將於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這一法案的出臺,無疑爲非美元穩定幣(如錨定港幣或人民幣的穩定幣)提供了實驗場。

6月18日,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陸家嘴論壇上首次公開提及穩定幣。他承認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了“支付即結算”,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從監管視角考慮,在黃益平看來,發展穩定幣要管住風險並支持創新。當認爲有風險時,就應加強管控;而當察覺某些領域的風險處於可控狀態,且創新至關重要時,則可以考慮適當放開。

“我一直的觀念,監管政策就是個鐘擺,因爲在不同的時點主要矛盾是不一樣的。如果主要矛盾是金融沒有效率,那就要放開;如果主要矛盾是風險,就把它收緊,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黃益平稱。

黃益平認爲,首先,要構建一套防止套利的框架。因爲在金融市場中,套利現象極爲顯著。其次,在金融交易中,即便採用分佈式賬戶或區塊鏈技術,監管部門仍需掌握一定信息,以確保交易合規。完全匿名、去中心化的交易模式蘊含着較大風險。此外,跨境協調問題也是監管政策中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

“全球數字資產市場發展已成趨勢,風險與價值並存。”黃益平表示,在國內政策尚未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可通過香港ETF、合規聯盟鏈試點、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探索等方式,在風險可控前提下介入趨勢性創新,把握髮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