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美股科技板塊:AI如何影響全球一線雲計算平臺的成長邏輯

文|陳俊雲 賈凱方

DeepSeek驅動全球AI產業發展持續提速,AI亦加快全球企業客戶向雲端遷移進程。同時爲實現AI應用落地,企業客戶需要硬件算力、數據管理、軟件開發等能力支持,雲計算平臺價值不斷凸顯。短期維度,雲計算平臺有望受益於AI算力租賃的爆發式增長,並進一步通過提供數據管理、完整AI開發工具鏈等PaaS能力實現平臺用戶粘性、差異化定價能力等,從而成爲AI產業的持續受益者,相應帶來平臺成長性、盈利能力的不斷改善。我們持續看好全球一線雲廠商短期、中長期的成長機遇與投資價值,建議關注:1)全球一線雲計算平臺;2)底層基礎設施。

▍報告緣起:AI推動企業加速上雲,雲計算巨頭料將持續受益。

目前生成式AI的落地進入關鍵階段,主要軟件、雲計算公司持續推出新的應用場景,並且已經在廣告等領域持續兌現。根據聯想測算,預計2025年AI投入相較2024年擴張2.8倍。但從實際來看,企業在進行AI領域IT開支投入時,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多維度考慮,基礎設施、模型部署、應用的快速靈活構建等是主要影響因素。參考海外一線雲廠商的經驗,我們持續看好雲巨頭在算力租賃、PaaS服務等領域後續的增長機遇與投資價值。

▍算力租賃:確定性高,市場短期繼續受制於供給約束。

從海外主要雲廠商四季度業績看,AI積壓訂單處在高位,微軟Azure雲AI收入佔比達13%,依需求確定性依舊較高。後續來看,我們認爲IaaS將持續受益租賃需求的高增長,具體來看:

1)硬件供給,亞馬遜AWS、微軟、谷歌等均在4Q24業績會上指出,雲計算業務並未明顯加速的主要原因在於GPU等算力供應不足,後續硬件供給的改善將帶來顯著的收入增長;

2)需求結構,根據亞馬遜數據,AWS目前推理需求佔比持續提升,而訓練需求逐步集中在一線大廠,後續隨着推理等需求的持續提升,相關算力需求亦將帶動收入的進一步提升,並顯著降低資本開支對雲業務利潤率的壓制。

▍軟件服務:企業客戶需要完整數據管理+AI工具鏈支持。

對雲廠商而言,完整的軟件開發工具亦是在AI時代的核心競爭力。隨着模型商品化的推進,雲廠商在數據、安全、開發等方面亦需要進行更多產品投入:

1)數據維度,海外一線雲廠商均推出完整的AI數據工具鏈,2025年1月,微軟Fabric 數據產品用戶超過1.9萬,成爲其增長最快的雲數據產品之一。

2)安全層面,雲端AI的安全性與合規性是進行AI應用部署的核心環節,尤其在歐美市場,安全的投入亦具備極高的剛性。根據微軟FY24Q2業績,超1000家公司使用Copilot for Security,目前安全業務超120萬企業客戶,其中超80萬使用4個以上產品服務,同比增長25%;雲安全業務過去12個月營收超10億美元。

3)開發能力。對雲廠商而言,爲用戶提供敏捷的開發環境,能夠讓用戶直接利用開箱即用的集成環境,無需構建基礎環境即可調用高性能基礎模型,以構建安全合規的應用。亞馬遜開發工具Amaozn Q已經生產約1萬個應用,微軟旗下代碼工具GitHub Copilo在FY24Q2的年度經常性收入(ARR)突破 3 億美元,顯示相關開發工具的巨大需求。

▍中期展望:雲平臺料將爲AI持續受益者。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判斷全球一線雲廠商將成爲本輪AI浪潮的核心受益者。後續來看,隨着資本開支以及硬件供應鏈的持續改善、推理需求的提升等,雲廠商算力租賃業務營收增長有望持續加速。而隨着應用複雜度的提升,雲廠商PaaS產品相關需求亦會帶動雲廠商毛利率持續改善。對國內市場而言,伴隨DeepSeek等模型成本的持續下降、應用需求的提升,主要雲廠商的AI收入有望持續提升,並且伴隨國內IT開支的復甦,國內頭部雲廠商基本面亦有望持續改善。

▍風險因素:

全球IT開支整體放緩的風險;主要雲廠商技術研發放緩的風險;雲計算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效應不達預期的風險;產業生態建設速度不達預期的風險;核心人才流失的風險;地緣政治衝突導致關鍵技術無法使用的風險;行業監管趨嚴的風險;雲廠商業績改善與資本開支控制不達預期的風險。

▍投資策略:

AI的持續滲透料將推動企業客戶加速上雲,並對雲廠商算力租賃、PaaS層軟件服務等需求帶來持續驅動。短期維度,隨着資本開支增長和AI硬件供給的改善,一線雲廠商的收入有望加速改善,中期隨着數據管理、完整的LLM開發、部署、運行環境等產品的推進,有望帶動相關PaaS業務的增長。我們建議關注:1)海內外一線雲巨頭公司;2)底層基礎設施的IDC相關公司。

本文源自:中信證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