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全線上漲 計算機板塊上演漲停潮
1月24日,A股、港股市場雙雙上漲。截至收盤,上證指數上漲0.7%,深證成指漲逾1%,整個A股市場超3900只股票上漲,市場成交縮量,計算機板塊上演漲停潮。港股市場顯著上漲,恆生指數漲逾1%,再度站上2萬點大關,恆生科技指數漲逾3%。資金面上,Wind數據顯示,當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入超160億元,南向資金則終止了此前的連續淨流入,轉爲淨流出。
分析人士認爲,隨着春節後政策預期再度得到提振,港股有望迎來新一輪的估值修復行情。
A股港股齊漲
1月24日,A股市場全天震盪上行,人工智能領域成爲市場焦點,計算機板塊掀起漲停潮。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科創50指數、北證50指數分別上漲0.70%、1.15%、1.36%、0.90%、0.60%,上證指數報收3252.63點,深證成指報收10292.73點,創業板指報收2121.84點。
1月24日,A股市場成交額爲1.23萬億元,較前一個交易日減少1357億元,其中滬市成交額爲4806.85億元,深市成交額爲7413.32億元。整個A股市場上漲股票數爲3954只,1223只股票下跌。
從盤面上看,Kimi、微軟合作商、ChatGPT等概念板塊爆發,白酒、央企銀行、城中村改造等板塊調整。申萬一級行業中,計算機、傳媒、通信行業領漲,分別上漲3.72%、2.61%、2.18%;僅有食品飲料、公用事業、房地產行業下跌,分別下跌0.41%、0.26%、0.15%。
領漲的計算機行業中,初靈信息、新致軟件、傑創智能、漢得信息、鼎捷數智、開普雲、神思電子、思特奇均漲停,博睿數據漲逾18%,中科創達、星環科技-U均漲逾17%。
萬得Kimi指數漲逾6%,板塊內世紀天鴻漲停,彩訊股份漲逾19%,值得買漲逾13%。
國元證券認爲,重點看好2025年AI應用端的投資機會。在競爭格局方面,海外頭部大廠模型競爭格局已經收斂,國內大模型廠商集中度有望提升。隨着大模型競爭格局逐步清晰,行業進入到價值實現和落地階段。模型層能力向上、價格向下,將降低應用層創新門檻,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升級交互方式,應用層或迎來百花齊放。
港股市場同樣上演大反攻,恆生指數上漲1.86%,再度站上2萬點大關,恆生國企指數上漲2.06%,恆生科技指數大漲3.15%。行業板塊方面,硬件設備、半導體、煤炭、軟件服務等行業板塊領漲。
主力資金淨流入超160億元
1月24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重新實現淨流入。港股方面,南向資金結束了此前的連續淨流入態勢,淨流出金額超33億港元。
Wind數據顯示,1月24日,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入162.71億元,其中滬深300主力資金淨流入79.88億元。滬深兩市出現主力資金淨流入的股票數爲2367只,出現主力資金淨流出的股票數爲2750只。
行業板塊方面,1月24日,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8個行業出現主力資金淨流入。其中,計算機、通信、傳媒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居前,分別爲54.38億元、22.10億元、21.55億元。在出現資金淨流出的14個行業中,食品飲料、國防軍工、基礎化工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金額居前,分別爲6.52億元、2.90億元、2.51億元。
個股方面,1月24日,中興通訊、歌爾股份、鑫科材料、視覺中國、科大訊飛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居前,分別爲12.15億元、8.47億元、7.76億元、7.14億元、6.26億元。上海電氣、兆易創新、寧德時代、藍色光標、中芯國際主力資金淨流出金額居前,分別爲5.80億元、3.44億元、2.32億元、2.29億元、2.29億元。
港股市場方面,Wind數據顯示,1月24日,南向資金淨流出金額爲33.62億港元,結束了自2024年12月17日以來的連續淨流入。截至1月23日,南向資金近7天來淨買入中芯國際超57億港元,淨買入騰訊控股超54億港元。
港股或迎新一輪估值修復行情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24日收盤,萬得全A滾動市盈率爲18.10倍,滬深300滾動市盈率爲12.40倍,估值仍具有性價比。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啓堯表示,本輪行情的形態特徵爲“大漲、大波動、大分化”,上漲將由多個階段性的“快漲、大波動”的震盪市構成,底部逐步擡升、拾級而上。去年底以來的這波調整,也是行情震盪消化的過程。
“從中長期維度來看,3、4月份或是行情能否轉向盈利驅動的重要觀察窗口。”張啓堯表示,該階段不僅是市場依據政策和基本面驗證信號重新選擇投資方向的重要時點,也是評估內需順週期資產和困境反轉類資產能否佔優的重要驗證窗口。
近日,證監會等六部門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平安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爲,近期發佈的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落地,有利於增強資本市場長期發展韌性,加快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一方面,中長期資金規模大、投資期限長,能夠有效降低股市短期波動,促進市場內在穩定性提升;另一方面,中長期資金入市有助於推動投資者結構向機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引導市場樹立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促進市場生態改善和長期健康發展。
展望2025年一季度港股走勢,中信證券海外研究聯席首席分析師徐廣鴻表示,春節後,隨着政策預期再度得到提振,港股有望迎來新一輪的估值修復行情。此外,港股的權重標的也即將從2月底開始披露年報,考慮到近期業績預期的上修,對基本面也會提供支撐。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