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下165億美元大單!三星真能滿足特斯拉的高規格嗎?
專家指出,三星電子和特斯拉合約長達八年,也給特斯拉在三星執行不力時選擇退出的機會。路透
三星電子和特斯拉簽下165億美元的晶片代工合約,對南韓這個科技巨人而言也是一大考驗,一面要滿足馬斯克高規格的需求,一面也要推動企業轉型以重振低迷的晶片事業。
三星電子週一公佈這項爲期八年的合約,位於美國德州泰勒市的新廠將負責生產AI6晶片。三星副總裁盧美貞週四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談到晶圓代工時說:「我們預期將以這次合作爲基礎,持續爭取更多大客戶訂單。」她也透露,三星在美國德州的晶片新廠預定將在2026年開始量產。
不過,業界專家提醒,三星電子光靠這筆特斯拉訂單,恐怕難以重振晶圓代工事業。三星電子也坦承,若要順利與大型科技公司合作、把握全球AI熱潮,勢必要進行更深層的企業文化改革。
祥明大學半導體工程系教授李鍾煥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三星現在是生死交關,晶圓代工業務持續虧損,記憶體業務也陷入危機。」「特斯拉的合約或許能讓其他潛在客戶對三星技術多一分信心,但最關鍵的,是不能再重蹈覆轍。」
三星晶圓代工業務的困境可追溯至2010年代中期,當年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客戶蘋果,因爲在智慧手機和晶片設計領域和三星競爭,決定不再將三星列爲主要供應商,轉而選擇臺積電(2330)。
如今,臺積電和三星在美國的晶圓廠正好具體反映兩者命運的分歧。臺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2奈米廠已拿下包括蘋果、輝達等多家大型科技公司訂單;反觀三星的泰勒新廠卻因遲遲無法吸引大型客戶而延後啓動時程。
金融時報引述專家指出,泰勒廠缺乏大訂單,導致良率難以提升。良率偏低會推高生產成本,也更難吸引大訂單,形成惡性循環。麥格理分析師去年已警告,這座廠有淪爲「閒置資產」的風險。
花旗半導體分析師Peter Lee 指出,AI6晶片可望用於特斯拉的視覺式AI訓練系統,有助於三星在內部建立AI晶片量產能力,並吸引其他AI客戶上門。
不過,半導體顧問公司 SemiAnalysis 創辦人帕特爾(Dylan Patel)警告,這次合約長達八年,也給特斯拉在三星執行不力時選擇退出的機會。他表示,三星在最先進製程的交貨方面問題不斷,使三星難以真正成爲臺積電的有力對手。
祥明大學的李鍾煥也質疑,在三星良率偏低、又急着爲美國投資案爭取大客戶的情況下,這筆合約究竟能否帶來實質利潤,仍有疑問。他說:「三星已經被逼到牆角,所以這筆特斯拉合約的條件,對他們來說恐怕不會太有利。」
業界人士指出,特斯拉若是堅持要在美國生產AI6晶片,三星能拿下這筆訂單,可能是因爲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產能早已排滿,無力承接新案。臺積電目前負責代工特斯目前一代AI5晶片,可見這家電動車大廠可能也有意在供應商之間製造競爭。
熟悉臺積電營運的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這張訂單我們不太可能會在價格上競爭,特別是在目前需求這麼強勁的情況下。」不過,另一位瞭解特斯拉內部思路的人士透露,臺積電「其實很想拿下這筆訂單」,因爲「對他們來說這將是一筆非常可觀的生意」。
知情人士說:「蘋果已不再是成長型公司,但特斯拉未來發展Optimus人形機器人和自駕計程車,有機會成爲成長最快的企業之一。若是臺積電真的拿下這筆訂單,他們絕對會想辦法騰出產能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