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還清了,腰桿直了!”;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打造“紅色誠信樣本”黨建品牌工作見聞

原標題:“錢還清了,腰桿直了!”——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打造“紅色誠信樣本”黨建品牌工作見聞

本報記者 林泳 本報通訊員 尤燕玲

暑氣未消,酷熱難耐。

近日,卓某仁、卓某義兩兄弟日夜趕工,想爭取儘快完成老宅翻新修建。

“現在錢還清了,腰桿直了!村裡人再也不會對我們指指點點。”烈日下,豆大的汗珠順着兩人額頭往下流,他們邊擦汗邊感慨道。

事情要從2024年12月的一天說起。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魏維平因爲一起借款糾紛案,來到池店鎮茂厝村。

當時兩兄弟正在對自家老宅進行翻新,這在農村是一件大事,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

見到法官到訪,村民們議論紛紛:“聽說他們欠錢不還,法院都找上門了”“有錢建房子,沒錢還給人家”……

晉江是商貿重地,當地經商氛圍濃厚,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講究一個“信”字。

村裡的議論讓兩兄弟有苦說不出。20多年前,卓某仁、卓某義的父親卓某欽向盧某琴借款2萬元,因遲遲未還本金及利息,被盧某琴起訴至晉江法院。法院依法判決卓某欽歸還盧某琴借款2萬元及相應利息。

“當時我手上有些錢,就借給了卓某欽。誰知道他還了幾個月利息之後就不還了,連人都找不到。”盧某琴回憶起往事說道。

爲了討回欠款,盧某琴向晉江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幾次傳喚卓某欽,但因其名下無任何財產信息,案件進入終本程序。

隨着盧某琴年齡漸長,迫切希望能夠儘快討回這筆債務,但最終等來的卻是卓某欽去世的消息。

“人不在了,錢就不用還了嗎?他不是還有兩個兒子嗎?這筆錢他的兒子應該能認吧?”盧某琴再次來到晉江法院。

這是塊“硬骨頭”,如果按照程序,盧某琴要和卓某欽的直系親屬先打繼承官司才能討回這筆債務,屆時又是一場漫長的訴訟。

如何高效化解糾紛?魏維平決定聯繫池店鎮茂厝村村委會,聯合村裡黨員幹部一起尋找案件突破口。

法院和村委協同聯動,得益於晉江市委黨建“一號工程”——“黨建引領基層網格治理”重點項目,通過智慧網格管理信息平臺,與全市435個村(社區)、一級網格,1102個網格黨羣服務站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

2022年,晉江法院將“晉江經驗”紅色誠信樣本黨建品牌有機融入晉江市委黨建項目中,充分發揮黨建“紅色引擎”作用,從法律層面加強聯動懲戒失信,聯手調解糾紛。

從村裡黨員幹部那裡,魏維平了解到了關鍵信息——卓某欽的兩個兒子卓某仁、卓某義正在翻新老宅。

“我們前前後後已經替父親還了好幾筆債務,怎麼又有新的債務?”卓某仁認爲父親的債務不應由他們承擔,卓某義沉默不語。

村幹部幫着法官一起做工作:“子女繼承父母遺產,要在繼承的範圍內承擔相應的還款義務。這老宅的土地是村裡分配給你們父親的,現在他又留給了你們。”

“翻新房子是好事,總不能因爲你們父親生前欠下的這幾萬元就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經過協商,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盧某琴同意放棄部分利息,卓某仁、卓某義願意各自拿出2萬元,共計4萬元償還盧某琴。這起塵封多年的舊案終於化解。

“沒想到還能再討回4萬元。”盧某琴對此感激不已,向魏維平贈送了一面錦旗。還清了父親生前的債務,卓家兩兄弟也一身輕鬆,他們向魏維平表達了感謝。

這樣的場景在“晉江經驗”紅色誠信樣本黨建品牌創建後已經成爲常態。

除“法院﹢村委”形成“1﹢1>2”合力外,晉江法院依託“晉江經驗”紅色誠信樣本黨建品牌,以“黨建共建”方式聯合檢察院、公安、電視臺等多部門建立失信懲戒體系,按照“一訴直達、一站分撥、一哨調度、一評督辦”機制,拘傳失信被執行人196人,攜手化解矛盾糾紛300餘件,有效倡導誠信之風,凝聚社會力量共同築牢社會誠信體系。(林泳,尤燕玲)

(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