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考照研擬增「行穿線前指差確認」 民團反對:應改擺頭檢查
▲立委林月琴及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臺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等民團呼籲駕訓改革。(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公路局4月25日召開「精進駕照考前、中、後相關制度」交流會,報告中提及研擬6月2日起汽車路考增「行人穿越道前未減速禮讓及未確實指差確認」,未落實一次扣32分出局。民團與立委林月琴今舉辦記者會,強調當天會議民團對此有不同意見,不應把民團當背書工具,籲應改「擺頭確認、檢查視線死角」替代。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公路局4月25日的會議中,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出駕訓改革建議,包括建立一般和高齡駕駛回訓制度、整合實體和線上課程、恢復舉發和違規講習、嚴格品管駕訓教練水準,8個民團也聯合提出改革建議書包括4大項目和13個子項。
陳愷寧說,當晚公路局卻對媒體說明6月2日起汽車考照新增「行人穿越道前未減速禮讓及未確實指差確認」項目,自小客車全面做指差確認並非民團在會議提案內容,各團體也提出不同意見,並非民間團體共識。
陳愷寧則喊話公路局不要有倉促修法、便宜行事作法,更不要強行推出,這麼愚蠢的規定,竟然還拿民間團體拿來背書,呼籲公路局審慎考量,勿將民團當背書工具;小客車考照納「行人穿越道前未減速禮讓及未確實指差確認」應改爲擺頭確認、檢查視線死角的方式。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上)、理事林柏勳(下)。(圖/記者李姿慧攝)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勳則指出,行經路口指差確認只適用特定情境,包括臺灣軌道運輸包括捷運、高鐵、臺鐵和臺灣特定縣市市區公車,連臺灣大型貨車駕駛自2024年8月起也只是響應轉彎再行運動,也沒有強制指差確認,歐美等國家也只有要求擺頭確認。
民團並不建議普通小客車全面實行指差確認作爲考試標準,除淪形式主義外,上路如何取締也有包括隔熱紙太黑等問題,建議應改爲路口處和行穿線擺頭確認是否有行人準備過馬路,或確認死角,保障行人安全。
知名YouTuber、第四維度火花羅也表示,樂見駕訓制度改革,但交通單位對工程和後續考照制度把關沒有做到很好,以新加坡爲例,行穿線前道路標線有指示線,臺灣卻沒有,道路工程只做到40分,卻要求所有駕駛人要做到160分。
他質疑,開車經過路口要做指差確認,若還要求機車這樣做,恐怕得熄火,交通回訓和駕照制度也不足,交通部對自己要求很低分,對駕駛人要求卻很不合理,試想若包含機車和上路小客車都要強制落實經過行穿線指差確認,「一個紅綠燈可以過幾臺車?」
▲知名YouTuber、第四維度火花羅。(圖/記者李姿慧攝)
立委林月琴指出,民間團體願意參與公部門會議,需要的是實質意見交流,希望公務體系能聽到他們想法,不要把民間團體當橡皮圖章背書。
林月琴強調,交通部雖不斷宣導短期駕照考照制度,和嚴重肇事提高罰則,去年記點制度大幅度緊縮,加上考訓過於簡單,甚至缺乏回訓制度,國內駕駛人管理已經流於形式,無法實質管理,很難淘汰不適任駕駛人,若沒有能力或沒有辦法好好在路上開車,交通工具雖然會帶來便利,同時也是殺人的工具,呼籲應建立回訓制度、重新檢討記點制度、恢復違規舉發等作法。
▲立委林月琴。(圖/記者李姿慧攝)
對此,公路局表示,當天會議簡報內容是包含部分執行中及研議中方案,目的在於收集多方意見,作爲政策制定與修正參考,並無要求民間團體背書,若有誤解,特此澄清。
公路局指出,簡報中提及公路局將規劃新增小型車道路駕駛考驗「未落實指差確認及口誦」扣分項目,旨在養成駕駛人行經行人穿越道前減速慢行、確實注意周邊視野、保障行人安全,並參考日本「指差確認」經驗,配合目前停讓政策經驗進行研議,原規劃小型車道路考驗新增扣分項目,也將研議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