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貨物稅調降 業者爭取採定額降稅策略

卓揆透露,臺美5月還會再進行新一輪關稅談判,汽車關稅及非關稅議題是否列美方重視談判清單議題,備受矚目。

根據現行規定,汽車關稅爲17.5%,排氣量在2000cc以下的小客車課徵25%貨物稅,超過2000cc者則爲30%,營業稅則爲5%,汽車進口稅負高達52.5%。知情人士認爲,即使要談汽車「關稅」調降,我方要爭取和美方以洽籤BTA或FTA形式談判,如此只有針對美國降稅,不必適用WTO其他會員國。

一旦汽車調降關稅,要適用WTO最惠國待遇,對汽車火車頭產業的衝擊將會十分嚴重。據悉,經濟部早先曾做過一份評估,倘若汽車進口關稅自17.5%降至零,依WTO最惠國待遇適用全體會員國,國產車大約7~8年內可能被消滅,變成進口車天下。

而汽車整車加零組件就業人口約8.3萬人受衝擊,若加上週邊模具、銷售服務業代理商等供應鏈,影響約10幾萬人。至於相關損失,目前汽車及其零組件產值逾5千億,而國產車產值約2,600億元,純內銷零組件約有3成產值會衝擊較大。

產業界認爲,車價高的主因在貨物稅並非關稅,倘若調降關稅,進口車和國產車就會有價差誘因,對進口車有利,對國產車及零組件產業衝擊很大,因汽車涉及上中下游供應鏈相當龐大,就業人口衆多。倘若調降貨物稅,不論國產或進口車都會降價,民衆有感。車輛公會及汽車產業都不希望談判時拿調降關稅作爲籌碼。

據悉,產業界已向經濟部反映,一旦要調降貨物稅,不要用「定率」調降,建議用「定額」減稅,否則降10%一輛200萬進口車可降20萬,一輛100萬國產車只能降10萬。不論國產或進口車若都調降一定金額,例如8萬或10萬,大家都在相同水準上比較。

相關意見已轉達財政部,但財政部並未置可否,要視臺美諮商後續情況,再研擬貨物稅調降方向,避免太早亮牌不利產業發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