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委高規格發佈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指導意見,商業銀行怎麼跟?業內:望配套機制儘快明確

財聯社8月5日訊(記者 樑柯志)央行網站今日公佈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包含“支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能力建設”等六部分,要求“爲加快金融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構建同推進新型工業化相適應的金融體制”。

8月5日,多位閱讀過該文件的銀行業務人士對財聯社表示,這是較高規格的產融結合政策文件,可以大幅度降低科技、產業和金融之間信息和操作不對稱、不同步的情況。

其中一位股份行對公業務負責人承認,長期以來銀行對新興產業,尤其先進科技公司發展和評估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包括專業知識、專業人員和評價模型都不足。

如果產業主管部門能提供更多的專業評價標準和名單,類似“專精特新”目錄,包括地方工信發改等部門,提供專業緯度的企業的信用發展評價指標或結果。銀行在甄別發放和貸後管理就有更多的可靠的依據。

8月5日,某股份行廣州分行業務人士對財聯社表示,用事業部來推動五篇大文章目前不太可行,但是通過專業的科技支行方式來落實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會是一個折衷可行的組織方式。

該人士表示,對於基層而言,除了可操作指引和工具,激勵考覈與盡職免責也要結合和明確,才能讓分支行更加全力以赴。

高規格產融結合政策文件

《意見》提出,到2027年,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

8月5日,北京某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表示,此次文件應該是落實三中全會的精神,在金融和產業主管部門現有舉措基礎上的進一步融通結合,預計政策效力將會更加大。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提到“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引導銀行爲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服務器、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技術和產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

上述人分析士認爲,政策強調有扶有控,對於新型工業、先進科技企業的生命發展週期比較長,須配以低息中長期貸款。銀行常規業務規則難完全適配,從上述《意見》的內容判斷,未來可能有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出,業界可以留意。

《意見》還稱,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全力推動各項舉措落實落地,深化產融合作,完善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體系。

基層銀行的期盼:希望配套機制儘快明確

在“加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能力建設”部分,《意見》明確了內部機制、金融工具和複合人才隊伍三個與銀行業務相關的建設方向。

正如上述股份行對公業務負責人所言,長期以來銀行對新興產業,尤其先進科技公司發展和評估存在一定的能力差距,包括專業知識、專業人員和評價模型都不足。

上述廣州股份行人士也表示,今年以來總行對科技企業投放指引和考覈明顯加強,作爲分支行只能通過行業協會、園區管委會等渠道去尋找和選擇科技企業放貸。由於對生物、芯片等領域專業瞭解不深,“在說服總行信貸審批放款的時候往往需要來回多次”。

《意見》提出“銀行要單列製造業信貸計劃,在經濟資本配置等方面加強資源保障,完善盡職免責和激勵機制,調動基層一線人員服務製造業中小企業的積極性”。

上述銀行人士表示歡迎,同時希望儘快明確指引到基層。

此外,《意見》提出“支持產業集羣化發展,推動全國性銀行打造特色支行”。

前述廣州股份行人士表示,通過專業的科技支行方式來落實金融支持新質生產力會是一個折衷可行的組織方式。可以在基層集中專業人士和資源來近距離服務科技企業。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7月24日,廣東金融監管局組織召開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支行建設動員大會提出,科技支行作爲銀行經營性機構中最貼近科創前沿的“毛細血管”,是銀行開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要通過監管賦能、政策賦利,着力打造一批專業化、特色化標杆科技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