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路線圖”發佈 七部門:堅持分類施策、有扶有控 防止“內卷式”競爭

爲加快金融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中國人民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在8月5日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要求爲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堅持分類施策、有扶有控,推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防止“內卷式”競爭。

《意見》要求到2027年,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服務適配性有效增強。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涉及面廣,各領域金融需求差異較大,金融服務供給情況也不同。《意見》對照新型工業化重點任務,構建出全覆蓋、差異化、專業性的金融服務體系。受訪專家認爲,《意見》通過資金供給多元化、風險管理精細化、服務場景生態化、政策引導精準化,實現“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加快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爲新型工業化提供多元融資支持

在宏觀層面,《意見》重在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爲新型工業化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融資支持。根據總體目標,《意見》要求到2027年,製造業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製造業企業發行債券的戶數和規模持續增長,股權融資水平顯著提升。

《意見》提出,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激勵作用,引導銀行爲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服務器、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技術和產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意見》同時要求,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及貼息政策,用好用足碳減排支持工具、支小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和中小企業發展。

“先進製造業企業的資金需求普遍表現爲貸款需求量大、用款週期長等特點。”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向記者指出,今年5月,央行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總額度增加至8000億元,未來有必要進一步優化該工具的使用方向,引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現有工具。

對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意見》明確將適用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

在直接融資方面,《意見》明確將引入長期資金和發展耐心資本。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合作,探索開展多樣化的融資服務模式,盤活科技研發資源和成果。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加強上市預期引導和政策激勵,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有扶有控”優化授信政策

針對新型工業化重點金融服務環節,《意見》提出針對性支持舉措。

爲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意見》明確將優化傳統制造業金融服務,引導銀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則優化授信政策,加大對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及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融資支持力度。支持上市公司通過整體上市、定向增發、資產收購等形式進行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

“簡單而言,‘有扶有控’意味着差別化的授信政策。”董希淼表示,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應更加精準發力於工業領域的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智能化升級和產業鏈韌性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爲推動資金鍊與產業鏈對接,《意見》明確將深化產業鏈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爲鏈上中小企業提供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服務。

爲提升產業轉移金融服務靈活性,《意見》要求健全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有關授信管理機制和金融產品服務,加強產業轉出地與承接地銀行的信息共享和服務銜接。

爲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意見》明確推進貿易結算、資金管理、投融資等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舉措。在便利外資企業開展境內股權投資上,《意見》提出有序擴大外資企業再投資免登記試點範圍,完善資本項目收入使用負面清單。

建立重大產業融資項目“一對一”輔導機制

着眼於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意見》要求健全金融機構服務製造業的內部機制安排,單列製造業信貸計劃,針對細分行業和企業成長階段特點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

《意見》還提出將建立完善跨部門協同推進、政策激勵約束、地方政策配套、風險協同防控等機制。

在地方政策配套方面,《意見》提出建立本地區重大產業融資項目“一對一”輔導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項目融資中存在的要件不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鼓勵各地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通過多種方式爲符合條件的製造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

《意見》將防止“內卷式”競爭作爲風險協同防控機制的重點內容,要求建立產業和金融風險聯合研判和預警機制。強化信貸風險管理和資金用途監控,防範套取和挪用風險,助力防止“內卷式”競爭。

在董希淼看來,金融機構之間首先要避免“內卷式”競爭,做好金融服務的同時堅持自身商業持續性。在支持新型工業化過程中,金融機構要防止企業使用資金加劇行業“內卷”。“應積極發展產業併購基金,支持龍頭企業收購、整合產業鏈,實現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