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路徑明確!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融資支持
近日,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其中提出,強化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爲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堅持分類施策、有扶有控,推動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防止“內卷式”競爭。
業內專家指出,《意見》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清晰路徑。一是在宏觀層面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爲新型工業化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融資支持。二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核心技術攻關、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三是優化供應鏈金融和區域、外貿金融服務,支持重點產業鏈和先進製造業集羣發展。四是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支持新能源產業和傳統工業綠色低碳改造。五是積極有序發展數字金融,支持工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永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繼朋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意見》爲金融支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瞭方向,相關金融機構將發揮融資租賃“融資+融物”特色優勢,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力度,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對新型工業化重點金融服務環節針對性加強政策支持
《意見》要求,到2027年,支持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金融體系基本成熟,產品更加豐富,貸款、債券、股權、保險等各類金融工具在有效防範交叉性金融風險前提下聯動銜接更加緊密,服務適配性有效增強。製造業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得到充分滿足,製造業企業發行債券的戶數和規模持續增長,股權融資水平顯著提升。
業內專家指出,《意見》對新型工業化重點金融服務環節,有針對性加強政策支持。
《意見》提出引入長期資金和發展耐心資本,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其中提到,支持金融機構與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合作,探索開展多樣化的融資服務模式,盤活科技研發資源和成果。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開展“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和“千帆百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優化硬科技屬性評價體系,加強上市預期引導和政策激勵,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意見》提出,深化產業鏈金融服務,推動資金鍊與產業鏈對接。其中提到,鼓勵金融機構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依託大數據和特定場景,爲鏈上中小企業提供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服務。運用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的供應鏈“脫核”模式。
在提升產業轉移金融服務靈活性,助力優化產業區域佈局方面,《意見》提出,推動金融機構優化金融資源佈局,爲產業向中西部和東北有條件的地區轉移提供融資支持。推動大型銀行優化跨區域授信管理制度,加強產業轉出地與承接地分支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服務銜接,爲產業承接地提供項目撮合對接、戰略諮詢等綜合性服務。加強承接地政府部門對金融機構的公共數據信息共享,支持承接地分支機構基於轉出企業生產經營、財務指標、市場地位和信用記錄等歷史數據,在轉入企業落地起步階段給予授信支持。完善併購貸款、固定資產貸款、銀團貸款服務,更好服務併購、合資、合作等轉移模式。加快技術轉移體系建設,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深度融合。
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長效機制
《意見》還提出,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性,拓展高水平雙向開放發展空間。優化製造業外貿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開展中小企業出海服務專項行動。提升經常項目收支便利化水平,保障企業安全高效便捷開展跨境貿易結算。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便利統籌境內外資金劃轉和使用。擴大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範圍。
在優化傳統制造業金融服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意見》提出,引導銀行按照有扶有控原則優化授信政策,加大對傳統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及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融資支持力度。加強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數字化轉型提供商的多元化金融支持。發揮融資租賃業務融資與融物的雙重功能,支持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改造、智能裝備和軟件更新替代、綠色環保裝備購置、安全應急裝備應用等,推進製造業融資租賃債權資產證券化。加強債券品種創新,支持技改升級、智能工廠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領域。
在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長效機制方面,《意見》提出加強金融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促進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投入。
對此,業內專家指出,一是強能力。健全金融機構服務製造業的內部機制安排,單列製造業信貸計劃,針對細分行業和企業成長階段特點制定差異化授信政策。二是建隊伍。鼓勵金融機構與產業部門雙向培養科技產業金融複合型人才隊伍,金融機構向產業園區派駐金融專員,招收引進具有先進製造業專業背景的人才。三是建機制。加強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協同聯動,建立完善跨部門協同推進、政策激勵約束、地方政策配套、風險協同防控等4方面機制,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和宏觀信貸政策引導作用,增強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強度精度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