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路徑明晰 一線調研:新的結構性政策工具受期待 供應鏈“脫核”模式探索升級

財聯社8月6日訊(記者 高萍)央行等部門最新公佈《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從意見優化金融政策工具來看,受訪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爲了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工業化密切相關的結構性政策工具規模或將增加優化,也或針對性推出新的結構性政策工具。

意見提及深化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的產業金融服務模式落地應用。財聯社記者採訪多家金融機構瞭解到,針對鏈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晚的難題,有銀行以數字金融推動產業鏈融資,探索供應鏈“脫核”模式,推出“數權貸”。

業內普遍認爲,意見對照新型工業化重點任務,以產業需求牽引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全覆蓋、差異化、專業性金融服務體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清晰路徑。永贏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繼朋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將積極響應政策號召,發揮融資租賃"融資+融物"特色優勢,不斷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戰略新興產業支持力度,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政策工具使用料將更加聚焦特定導向 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受期待

近年來,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強度和水平持續提升,金融機構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作用,信貸資源向先進製造、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傾斜。

意見指出,優化金融政策工具,支持關鍵技術和產品攻關。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看來,當前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已經考慮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並非片面擴大規模。也已經開始着眼引導更多金融資源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以及國家重大戰略等。

楊濤認爲,意見突出強調引導銀行爲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服務器、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製造業重點產業鏈技術和產品攻關提供中長期融資。下一步的政策工具使用將更加聚焦特定導向。

一位大型銀行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政策導向更精準,爲了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後續可以將既有的與新型工業化密切相關的結構性政策工具增加規模或針對性的優化,或者針對性推出新的結構性政策工具。

“針對新型工業化重點領域,可擴容再貸款、再貼現、重點專項普惠融資規模,完善用好科技創新再貸款、‘碳減排支持工具’等現有政策。”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指出。

曾剛建議,加大再貸款政策力度和覆蓋面,例如爲先進製造業設備更新、綠色製造等領域設定專項低成本資金池。引入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產業發展週期和技術攻關實際調整利率、額度,避免“一刀切”政策效應遞減。強化與其他政策協同,如財政、投資稅收政策疊加,增強整體激勵合力。

有機構推出“數權貸”解決企業融資 基於“數據信用”的產融服務模式如何深化落地?

意見指出,鼓勵金融機構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依託大數據和特定場景,爲鏈上中小企業提供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服務。運用中小微企業資金流信用信息,探索不依賴核心企業信用的供應鏈“脫核”模式。

財聯社記者採訪瞭解到,在此方面,金融機構已有探索。濰坊是國家制造業新興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之一,濰柴雷沃牽引的濰臨日智能農機裝備集羣入選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濰坊某機械裝備公司主營各種農機配件,是雷沃的核心供應商,年供貨額超過7000萬元。

上述企業因下游賬期變化,部分營運資金被佔用,需要自己墊付。日照銀行濰坊分行通過“數權貸”爲企業提供授信2000萬元,授信依據則是上一年度爲雷沃的供貨額。“該方案爲企業盤活了全部應收賬款,提高了資產週轉率,原材料付款不再有賬期,不僅可以覆蓋銀行利息,還能降低綜合成本。”相關人士表示。

一位銀行人士稱,上述“數權貸”模式不佔用核心企業授信,以“供應商自身主體信用+核心企業與供應商間的交易數據信用”爲基礎,融資資金進行定向支付,實現“脫核”創新,破解了鏈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晚的難題。

“這有助於金融更好服務產業鏈供應鏈,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降低對房產和土地使用權這類傳統抵押物的依賴,提高產業鏈供應鏈上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在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

曾剛亦認爲,基於企業真實經營活動生成的數據(如產能、訂單、倉單、物流、用能等)取信於金融機構,實現“以生產能力融資”“以產業數據融資”,可有效提升中小企業金融可得性。

“深化基於‘數據信用’和‘物的信用’的產業金融服務模式落地應用,可有效破解中小企業‘無抵押、難授信’困境。”曾剛稱,另外,推動產業鏈金融脫“核心企業依賴”,可降低對單一核心企業擔保的綁定風險,提高整體產業鏈韌性,讓中小企業獲得獨立信用。

這就需要“標準化數據資產體系建設,構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鼓勵產業園區、龍頭企業開放數據接口,完善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機制。” 曾剛補充道,要創新信貸產品和風控模式,開發基於動態數據實時監控的“訂單貸”“倉單貸”等新金融產品,運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精準刻畫企業信用狀況。

“含金量高”科技企業獲上市融資綠色通道

意見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清晰路徑,在宏觀層面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爲新型工業化提供貸款、債券、股權等融資支持。意見指出,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適用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綠色通道”。

“金融在支持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意見提出,要加強各類金融工具的聯動配合。從直接融資看,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進一步完善股票發行和再融資制度,提高製造業企業IPO和再融資審覈效率,提高企業在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的能力。

另外,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業中小企業在科創板、北交所,創業板、新三板以及區域性股權市場等上市掛牌,擴大中小企業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規模,拓寬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同時,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構建“政府+保險+企業”合作模式,創新新型工業化需求的保險產品。

從間接融資看,董希淼稱,要進一步提高中長期信貸、信用貸款和首貸比重。先進製造業企業對資金需求的特點之一是貸款需求量大、用款週期長。因此,要創新中長期信貸產品,優化製造業企業債務期限結構。要破除對抵押擔保的迷信,將商標、專利等納入授信依據,開發更多信用貸款產品,滿足中小製造業企業需求。

楊濤表示,新型工業化涉及到衆多產業和主體,金融需求的特點差異較大。對此,一方面需要面向不同產業特徵、企業需求,打造差異化的融資工具與模式,另一方面除了融資功能之外,還需更好地匹配風險管理、支付結算、新型管理等基礎金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