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研擬排富 財經人士憂:恐有不公
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在院會將拍板普發現金特別預算案。圖/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7日(本週四)將通過5,450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特別預算案,財源除歲計賸餘4,444億元外,約1,006億元將舉債因應支出。惟在關稅最終稅率出爐後,政院還會提出特別條例修正案,將普發現金納入「排富條款」。據財經人士透露,若以報稅的稽徵資料爲基礎排富,在實務上恐會存在不公平現象。
爲因應對等關稅對產業造成衝擊,行政院會7日將先通過5450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特別預算案,送請立法院審議,其中特別條例明訂每人發放1萬現金,且刪除撥補臺電1千億元,至於其他項目,並未明訂編列多少額度。
財主官員表示,113年度歲計賸餘審定數出爐後,累計額度4,444億元,但較立院通過5,450億元,仍不足1,006億元,確定必須舉債因應。因此主計總處7日提至行政院會通過的特別預算案,確定會籌編舉債千億。
官員說,總統已公佈這項特別條例,在不覆議下,必須籌編每人發放1萬元現金,也不能逕自減少,在野立委指114年度還有歲計賸餘,但這些未實現未審定並不存在。倘若要不舉債,就要減少其他項目支出,但行政院編列項目,包括產業支持方案及國防韌性等支出,都是政務有迫切需求項目。
卓揆上週五與各部會首長研商後,決定因應對等關稅的產業支持方案930億元暫時不調整,未來俟最終稅率出爐,再提修正案調整。惟傳出政院在修正案,擬針對普發現金1萬提出排富條款。
對此,財經高層表示,蔡政府在疫後特別條例時,編列普發現金6千元,最初一度擬針對所得稅率20%以上(含20%)的族羣予以排除不發放,但前秘書長李孟諺邀財政部等相關部會研商,發現要訂定排富族羣並不易。
財經人士說,部分族羣例如攤販,或未報稅的小額營業人,因缺乏稅捐稽徵資料,有人確有潛在財富,且其所得比20%稅率的族羣還高,反而可領取6千元現金,有報稅的人反而領不到,實務上會造成不公平現象,要做到真正公平有其困難,會產生不小爭議因此作罷。
財經人士說,有了上次排富不易的經驗,這次行政院若要排富,看有無其他更精準方式,或研議能否利用AI等高科技,否則可能實務上還是會遇到困難,並不易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