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不可成藥”靶點困局,TPD領域迎突破,藥明康德展現一體化、端到端優勢
(原標題:破解“不可成藥”靶點困局,TPD領域迎突破,藥明康德展現一體化、端到端優勢)
2025年上半年,靶向蛋白降解(TPD)領域捷報頻傳。從首個PROTAC藥物遞交上市申請,到細胞外蛋白降解等創新策略嶄露頭角,再到分子膠技術獲得大藥企數十億美元重金佈局,這些進展進一步驗證了TPD技術的臨牀潛力。
長久以來,一些“不可成藥”靶點在疾病進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卻因其結構“光滑”缺乏藥物結合位點、或功能難以被傳統藥物(如小分子抑制劑或抗體)有效干預,構成了新藥研發的一大挑戰。近年來, TPD技術的興起,爲這一困局帶來了極具前景的解決方案,並迅速成爲全球新藥研發的前沿與熱點領域。
2025年以來,這一領域繼續升溫。3月,輝瑞與明星公司Arvinas聯合公佈了其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藥物vepdegestrant的關鍵性乳腺癌3期臨牀試驗結果。基於此,兩家公司已於6月初向美國FDA遞交新藥申請,vepdegestrant有望成爲FDA批准的首個PROTAC新藥。Arvinas的另一款PROTAC療法ARV-102的1期臨牀研究也取得進展,有望在神經退行性疾病領域發揮潛力。
與此同時,更多創新蛋白降解策略也展現出突破潛力,爲攻克"不可成藥"靶點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Kymera Therapeutics的口服STAT6降解劑KT-621在1期試驗中表現優異,使靶蛋白STAT6實現了完全降解。百時美施貴寶公司也展示了其蛋白降解平臺的多項成果,比如口服E3泛素連接酶cereblon調節劑藥物、口服BCL6降解劑等。Biohaven公司的細胞外蛋白降解劑也在早期臨牀試驗中取得積極的細胞外靶蛋白降解效果。
隨着臨牀研發的持續突破,這一領域也繼續吸引了更多投資佈局。2025上半年,TPD領域有多項大型交易合作。例如,艾伯維與Neomorph公司年初達成超16億美元的分子膠蛋白降解劑研發合作;禮來與Magnet Biomedicine公司在2月宣佈就分子膠蛋白降解療法研發達成近13億美元的合作;羅氏旗下基因泰克於5月宣佈與Orionis Biosciences公司達成總額超20億美元的研發合作,以開發靶向“難以成藥”靶點的抗癌分子膠藥物。
投融資市場也保持活躍。例如,GlycoEra公司憑藉創新的細胞外蛋白降解劑技術獲得1.3億美元B輪融資;PAQ Therapeutics公司專注於KRAS靶向蛋白降解劑的開發,完成3900萬美元B輪融資;TRIMTECH Therapeutics公司則基於E3泛素連接酶TRIM21開發新型蛋白降解劑,獲得31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致力於口服蛋白降解劑研發的Auron Therapeutics公司完成2700萬美元B輪融資。
儘管TPD療法前景廣闊,但這類創新類型的藥物開發往往更具挑戰,需要創新生態圈的合作和共同推進。在這一研發鏈條中,合同研發和生產機構(CXO)也發揮着重要作用。以全球性CRDMO企業藥明康德爲例,該公司憑藉着對產業發展趨勢的理解和洞察,在TPD技術萌芽階段便率先佈局,通過持續的能力和規模建設,已成爲這一領域的重要賦能平臺。
公開信息顯示,藥明康德早在近10年前就開始佈局相關能力和技術,搭建了集發現、合成、分析純化和測試等能力於一體的一體化賦能平臺。該平臺的能力不但涵蓋PROTAC,還包括分子膠、以及多種新興雙功能性蛋白降解劑類型,例如溶酶體靶向嵌合體(LYTAC)、蛋白降解劑-抗體偶聯藥物(DAC)、自噬靶向嵌合小分子(AUTAC),以及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體(RIBOTAC)等。
在某真實案例中,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利用一體化CRDMO平臺的整合能力,多個團隊能夠並行推進原料藥與製劑開發,高效協作,僅用了12個月就完成了一款高難度PROTAC候選藥物支持IND申請所需的藥物生產和製劑製備,順利供應首次人體臨牀研究用藥,比合作夥伴原定時間提前了2個月。
這個案例是藥明康德爲合作伙伴加速複雜分子轉化能力的一個縮影。根據藥明康德近期內容發佈,其平臺已成功支持超過120款TPD分子的開發,其中20餘款已推進至臨牀階段。
隨着TPD的蓬勃發展,預期CXO領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爲早期系統佈局該領域的全球性CXO企業之一,藥明康德憑藉其一體化CRDMO賦能平臺和長期能力積累,有望在長週期中進一步彰顯賦能者的實力。
可以期待,在全球創新和合作推動下,TPD類創新療法有望加速突破“不可成藥”靶點限制,爲更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領域提供新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