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談金融大回饋:要建立自我特色

金管會去年12月提出「金融大回饋」計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8月6日進一步提出三階段落實構想。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去年12月提出「金融大回饋」計劃,金管會主委彭金隆8月6日進一步提出三階段落實構想。他指出,希望更多金融機構的回饋行動,朝向更有系統性、整合性與前瞻性的方向發展,金管會將分三階段「鼓勵、揭露、評覈」推動,逐步引導金融機構內化「回饋社會是經營核心」的思維,形成可持續的行動模式。

銀行局局長童政彰則指出,「金融大回饋」計劃已啓動,首批14家進駐高雄專區的銀行在申請進駐時就已提出金融大回饋計劃,有6家申請中、共20家搶進高雄金融專區的銀行,都有提金融大回饋計劃。

童政彰認爲,普惠金融的目標不是保護弱勢,而是讓弱勢「平權」。所以要評估可及性、品質、使用性,透過完善無障礙設施,與各障別團體定期溝通、形塑組織文化、建立標竿學習、強化員工訓練來達到目標,回饋社會有多元面向,像是金融教育與素養提升、支持地方與弱勢發展、綠色金融與永續發展、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近年發生過許多行員舞弊、理專挪用客戶資金等案件,讓金融機構誠信受質疑,但若以回饋社會爲使命,由上而下形塑成文化,品牌價值建立了就會有超越獲利、金錢的回饋力量。

彭金隆表示,初期會採取鼓勵方式進行,鼓勵金融業申請新種業務時,思考未來產生效益時如何回饋、方法不限、對象不拘。這次開放很多新業務,很多機構說政策開放未來有效益時要怎麼做,都在申請書上有說明。

此外,也將鼓勵金融機構將回饋內容,納入公開文件或網站中揭露,像是永續報告書中,有系統方式揭露自己在社會責任上規劃跟活動,期待自發性、有整合性的長遠思維,按照自己特色對象規劃,跟經營策略一致,建構有自我特色的金融回饋。

對於表現優異的金融機構,金管會將透過評覈、行政措施,給予正向鼓勵跟支持,帶動業界風氣,串連其他社會資源,促進整個社會共同投入,推動金融大回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