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三優勢拚金融科技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圖/王德爲

臺北金融科技論壇與會人士看法

「FinTech Taipei 2025臺北金融科技論壇」22日登場,以「虛擬資產、AI應用、科技防詐」爲三大主軸,國內外產官學界代表共同探討全球金融科技的焦點議題。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在會中指出,「臺灣研發總支出佔GDP比率」及「每千人的研發金額」兩項指標,長期位居全球第二,顯示我國在研發技術實力與人才資源上受國際認可。看好臺灣人才、研發實力與科技優勢,爲發展金融科技的溫牀。

行政院正推動「AI新十大建設」,期爲臺灣AI發展奠定戰略藍圖。彭金隆說,金管會將配合政策方向,強化金融科技應用與資安前瞻佈局,在穩健創新原則下持續推動,打造更安全、開放且具永續性的金融科技生態系。尤其臺灣人才濟濟,具備「科技島」的優勢,爲發展金融科技提供良好的基礎與環境。

金融總會理事長董瑞斌亦表示,金管會、金融業者與科技新創團隊,能夠攜手打造更智慧、具國際競爭力的臺灣金融科技生態系。

市場關注臺灣發行新臺幣穩定幣的可能性,目前主管機關表態,未來最可能由受高度監理的金融機構帶頭髮行。業內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創新園區可能扮演「整合者」角色,由於金融總會今年成立的金融科技產業聯盟成員都是金融機構,但研究過程仍需金融科技業者參與,園區內已有聯合實證機制,目前進駐的業者中也有虛幣、區塊鏈技術業者,可由多家金融機構共同提供去識別化的資料,讓實證結果更精確,有助於未來穩定幣基礎架構的建立。

證期局主任秘書黃仲豪揭露臺灣虛擬資產市場現況,2024年臺灣虛擬資產交易量約達600億~1,000億美元。

虛擬資產的監理架構共計分成四個階段,依序爲祭出洗錢防制措施、訂定自律規範、洗錢防制登記制、推出專法,目前臺灣針對虛擬資產的監理正處於第三階段。

外界關注是否有機會建立一套全球調和的監管框架,以解決監理破碎化的問題。臺灣美國商會執行長Carl Wegner指出,各國皆有不同的監管標準與優先考量,但虛擬資產本質上屬於跨境、全球性的資產,如何在確保金融穩定的前提下有效管理其流動性,將是各國監管機關必須共同思考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