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隆揭五大金融科技策略 大學水準 AI 機器人...明年問世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未來一個能達到「大學畢業水準」的AI機器人,或許將出現在臺灣金融業。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1)日出席臺灣金融科技協會活動時致詞指出,金融AI大語言模型正在積極開發,預計最快明年就能上線,將成爲金融業智慧應用的重要助力。

「FinTechOn 2025 & AFA高峰會」昨日登場,會中發佈《2025年亞洲金融科技調查報告》,來自亞洲地區(含臺灣)的73家金融科技業者中,有57%認爲法令環境是當前營運面臨的首要挑戰,反映出法規的不確定性延遲創新落地,顯示金融創新仍需制度配套同步跟上,方能發揮其真正潛力。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羣更指出,金融科技市場潛力驚人,2040年有望成長至80兆美元規模。

金管會五大金融科技策略

彭金隆昨日表示,促進金融科技發展一直是行政院與金管會的核心政策,目標是將臺灣打造爲具國際競爭力的數位金融樞紐。

金管會已提出並持續推進五大金融科技策略,一、擴大創新容錯與修法支持,尤其將修改《金融創新實驗條例》;二、持續推動網路與數位保險,三、透過產業聯盟強化集體創新;四、探索虛擬資產等新興金融機會;五、加強新創扶植與園區升級。

其中,近期最受矚目的進度包括《金融創新實驗條例》修法方向。彭金隆指出,修法將聚焦三大重點:首先,將業務試辦納入法律層級,給予更明確法源依據;其次,擴大實驗範圍,涵蓋虛擬資產等新領域;最後,強化創新落地機制,讓具市場改變潛力的實驗真正成形。

他同時提到,產業聯盟的合作也逐步展現成效,尤其金融AI大語言模型讓他印象深刻。

未來若順利完成,最快明年,臺灣將擁有一個專爲金融應用打造的本土AI,這個具有大學畢業水準的AI機器人,能協助業者處理大量基礎需求,成爲提升服務效率與創新能力的關鍵工具。

在探索新興業務方面,金管會已推動銀行示範性承作虛擬資產保管業務,並完成虛擬資產專法草案送審,期望能加速立法,爲跨境支付與穩定幣管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