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棘冠海星爆棚!清2天僅44只遭轟「消極」 海保署迴應了

海保署感謝熱情民衆參與棘冠海星行動。(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提供/洪靖宜高雄傳真)

澎湖七美海域棘冠海星大爆發,但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2天內僅清除44只,遭民團批處理態度消極。海委會2日發新聞稿迴應,此案屬緊急處理性質,近期也已擬妥監測移除計劃草案,將會同澎湖縣政府、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等相關單位共同研商,對於指控,可以理解民間團體對珊瑚礁生態保育的高度關切,也尊重各界不同的觀點與期待。

海保署說,於今年5月25日接獲澎湖當地通報棘冠海星異常聚集,隨即委託在地潛水業者「海洋途徑」於6月2日及7日完成兩次穿越線調查,範圍涵蓋8條樣線、總面積達4000平方公尺,並發現共47只棘冠海星,密度已達警戒標準。爲防止擴散,立即與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合作,18日清除6000平方公尺,清除32只,19日作業雖受浪況影響提前結束,仍搜尋2000平方公尺,清除12只。

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除海保署專案地區清除行動外,也自6月30日起啓動收購機制,由寶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結合海洋保育ESG專案,以每隻新臺幣300元價格收購澎湖各海域棘冠海星,當日收購180只,有明顯差異。

針對質疑,海保署說,可以理解民間團體對珊瑚礁生態保育的高度關切,也尊重各界不同的觀點與期待。海保署已完成重點區域的調查與初步清除作業,並擬定監測移除計劃草案,將會於7月7日同澎湖縣政府、內政部國家公園署等單位召開會議,進一步針對短期的應處方式,以及中長期的監測移除策略作討論。

海保署說明,棘冠海星原生於臺灣周邊海域,並非外來入侵種,在自然情況下屬於珊瑚礁生態系中的一環,少量族羣對生態系具有平衡意義。依據中央研究院科普資訊,健康珊瑚礁每公頃能承受約10至15只棘冠海星,當其族羣密度異常升高超出警戒值,纔有移除必要。

海保署感謝熱情民衆參與棘冠海星行動。(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提供/洪靖宜高雄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