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之害!海保署公私協力守護東南沙、澎湖 永續珊瑚礁生態系
114年海保署委託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進行棘冠海星清除作業。(海保署提供)
爲維護我國珊瑚礁海域之生態平衡與生物多樣性,海洋保育署於110年至112年於南沙太平島展開調查及清除作業、113年至114年與國家公園署合作進行東沙環礁棘冠海星清除,114年於澎湖海域推動調查監測與清除行動。透過整合中研院、國家公園、地方政府、潛水業者與民間團體之力量,建立科學依據並推動公私合作的清除機制。
自110年起,海保署即與中央研究院合作,針對太平島周邊海域出現之棘冠海星異常數量,採用人工注射醋酸液方式進行清除,成效良好。110年完成兩次、共12條樣線調查,成功移除棘冠海星941只。111至112年間則進行四次登島作業,完成82個樣區之監測與清除,共移除986只。
113年東沙移除工作團隊合影。(海管處提供)
113年接獲中央研究院通報,東沙環礁西南側出現棘冠海星大規模爆發,平均密度高達每公頃1,232.9只,嚴重威脅當地珊瑚礁生態。海保署遂與內政部國家公園署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辦理清除作業,113年共清除13,976只。114年度截至6月中旬已清除逾42,000只。
114年5月下旬,澎湖潛水業者通報七美月鯉灣出現棘冠海星異常聚集現象。海保署立即委託潛水業者辦理穿越線調查,於6月2日及7日完成調查作業,總面積達4,000平方公尺,發現棘冠海星47只,換算密度已達每公頃117.5只,超過生態警戒標準。
114年發現在東沙外環礁南方呈現帶狀分佈的棘冠海星羣聚。(海管處提供)
海保署隨即於6月18日與19日辦理兩次清除行動,合計清除44只。後續透過澎湖縣水域遊憩活動商業同業公會與企業合作,自6月30日起推動收購機制,每隻300元,首日即收購180只(非上述水下清除數量),展現地方力量對保育行動的積極參與。
海保署爲建構中長期監控與處置機制,規劃於7月7日邀集澎湖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召開「澎湖棘冠海星爆發應處機制」研商會議,以強化地方治理能力與應變效能。
爲關心澎湖海域的珊瑚礁生態,海保署除已建置「iOcean海洋保育網-珊瑚健康回報平臺」與「珊海俱樂部」LINE官方帳號,並運用海保署官方臉書粉絲專頁,推動潛水員與民衆參與珊瑚白化與棘冠海星目擊回報工作,建立即時迴應與處置機制,此外亦期望結合在地力量,透過多項制度性作爲強化海洋生態監控與守護,包括補助澎湖海洋保護志工團協會於114至115年間,在澎湖南方四島海域持續進行巡查,關注棘冠海星、大法螺等物種動態,本年度迄今,根據回報有6只的數量。另,海保署成立「珊瑚特潛聯盟」之潛水業者於114年5月下旬陸續回報在澎湖山水、七美、西吉等海域有零星棘冠海星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