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冠海星爆發 石珊瑚恐被啃光
臺灣珊瑚礁學會8日指出,東沙環礁正面臨棘冠海星大爆發衝擊,珊瑚有嚴重的白化危機,圖爲棘冠海星。(臺灣珊瑚礁學會提供)
以石珊瑚爲食的棘冠海星,正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大爆發!學者昨指出,被啃噬死亡的石珊瑚,如同過去珊瑚大白化的場景,令人怵目驚心,原本預估海星數量2.9萬隻,實際清除數卻來到3.3萬隻以上,成長速度遠超預期,擔憂石珊瑚會在2年被啃噬光,呼籲政府正視,立即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召集成立跨部會小組應對。
全球暖化被認爲是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不過臺灣珊瑚礁學會榮譽理事長鄭明修指出,根據澳洲長期研究,珊瑚礁覆蓋率下降原因。有42%來自棘冠海星的貢獻,牠們如同海中蝗蟲啃食剩下白色骨骼,造成珊瑚生態系崩毀,1960年代起就對日本、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帛琉、關島等國家的珊瑚礁造成嚴重衝擊。
他表示,棘冠海星去年就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大爆發,當時國家公園署海管處號召潛水志工成立「東沙突擊隊」共移除1萬3976只,今年3月底到4月底赴東沙移除,原預估共2萬9000餘隻,實際上清除數量卻超過3萬3000只。
鄭明修指出,關島曾在1967年發生棘冠海星大爆發,其中38公里珊瑚礁被啃食,海星每個月擴展1公里,到1969年底、2年半內,全島活珊瑚都被吃光,而東沙外環礁47公里長,海星擴展速度很像關島,擔心東沙石珊瑚可能2年內就被啃食完。
他表示,面對棘冠海星,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已在2018獲得額外5780萬美金,並增建6艘工作船,隨着臺灣周邊珊瑚礁陸續發現海星,相關潛水移除作業正在進行,但已不是單一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力和物力所能面對,目前也缺乏潛水專業志工、潛水工作船及科研計劃,政府應該要正視問題,並參照澳洲的經驗建立更積極管理策略,透過跨部會小組因應,同時透過教育、媒體讓國人瞭解珊瑚礁生態正面臨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