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長榮陽明等亞洲貨櫃航商獲利恐下滑 因關稅拉貨潮消退
彭博資訊報導,亞洲的貨櫃航運業者獲利可能已見高峰,因爲關稅拉貨潮開始消退。圖爲加州港口停泊一艘貨櫃輪。路透
彭博資訊報導,亞洲的貨櫃航運業者獲利可能已見高峰,因爲關稅帶動原本在第3季傳統旺季纔會出現的強勁需求提前在第2季釋出,因此今年稍後可能出現海運費率劇跌的情勢。
在美中關稅「休戰」期間,跨太平洋貿易激增,運價在6月大漲。不過,海事顧問機構Drewry集團常務董事兼供應鏈顧問主管達馬斯說,由於市場信心依然疲軟,年底前可能受到貿易成長動能轉弱影響,加上已經提前拉貨,可能引發航運費率更深的修正。
日本航運業者的財報也顯示高峰期可能已過,例如商船三井(Mitsui OSK Lines)的財報無法讓投資人驚豔,因爲美國關稅威脅影響到貨櫃航運業務;日本郵船(Nippon Yusen)則調降全年財測,理由是匯率波動與關稅不確定性。
相較下,中國大陸航運業者在市況轉壞前可能還享有最後一波利多,上半年的提前拉貨與強勁出口,可能拉擡中遠海控等公司的業績。
中國在創下運量新高後,貿易已出現減緩跡象,顯示提前拉貨潮的效應可能開始消退。匯豐銀行分析師羣在7月中的報告表示:「關稅暫緩只是延後需求的逆風因素,更糟的是,加速的船舶交付時程將同時遇上需求可能走弱,進一步加劇供過於求的問題。」
達馬斯說,從第3季開始,跨太平洋貨櫃運量即將下滑,只會在2026年第2季見到小幅的季節性反彈,「貨櫃航運市場基本上處在景氣下滑時期,暫時的運價飆漲是由突發事件帶動,而非來自需求面轉強」。
在中國與日本以外,臺灣的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可能會見到全年獲利下滑超過五成,原因是受貿易不確定性影響;歐洲方面,馬士基與赫伯羅德也預期見到業績放緩。
達馬斯表示,儘管一些關稅稅率看似對特定國家有利,但仍可能壓抑運價與運量。他指出,日本修正後的關稅稅率爲15%,仍高於去年水準,預期會使日本對美國的整體貨櫃出口減少。
達馬斯說,另一方面則見到中國大陸對美國以外地區的出口正在快速成長。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創下新高,反映出中國正努力擺脫對美出口依賴,並轉向東南亞等地尋求出路。
根據彭博分析,面對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亞洲區內市場等高成長航線的重要性正逐漸取代傳統的跨太平洋航線。自今年3月起,中國對東協的出口量已是對美出口的兩倍。
達馬斯說補充說,貨櫃航運業者已開始將中國製造的船隻從美國航線轉往其他航線,以避開美國預定10月對陸制船隻徵收的新費用,「預期下半年貨櫃航商將大幅取消航次、加速淘汰老舊船舶,並採取其他措施來因應運力過剩的問題」。
▪整理包/臺灣20%關稅排「後段班」 一表看各國稅率排名 ▪整理包/臺灣關稅出爐!20%高於日韓 川普關稅新舊稅率總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