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出貨潮」退燒! 日經示警:亞洲出口恐大幅下滑
▲貨船停靠在泰國曼谷港,船上裝載着貨櫃。(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引述分析師看法報導,爲了躲避川普關稅而引發的「提前出貨潮」即將退燒,導致亞洲對美出口在未來幾季大幅下滑,如果沒有更積極刺激內需,否則恐怕重創區域經濟成長動能。
關稅稅率塵埃落定之後,原本爲了在加稅之前出貨的亞洲製造商,已經開始感受到出口動能下滑。舊金山貨運代理商Great World Logistics總裁丁吉米(Jimmy Ting)透露,美國進口商提前囤貨的趨勢「已逐漸轉弱」,尤其零售商品的出貨,最近開始放緩。
全美零售聯合會(NRF)數據顯示,7月約有240萬個二十呎標準貨櫃單位(TEU)抵達美國港口,較去年同期增長2.1%,但此數字8月起預期出現二位數萎縮,並在11月跌至170萬TEU,達到2023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運費下跌也顯示需求疲軟。德路里世界貨櫃指數(Drewry's World Container Index)顯示,從上海到洛杉磯的40呎貨櫃現貨運費從6月12日的5914美元暴跌55%至7月31日的2632美元。
經濟學人資訊社(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亞太區總監霍姆斯(Alex Holmes)指出,提前出貨的現象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完全消退,導致亞太地區下半年出口成長將面臨「非常不利」的局面。他預測,馬來西亞下半年出口將年減6%以上,2026年上半年更可能重挫20%。
▲美國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被視爲影響因素之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供應鏈研究主管羅傑斯(Chris Rogers)認爲,目前最大變數是「美國通膨會攀升多少,以及這對消費需求的影響。」他預估,隨着企業因應策略,從庫存管理轉向調整價格,未來18個月耐久消費品價格將上漲約5%,部分進口商品售價已調漲10%至15%。
儘管如此,亞洲股市似乎未受影響。川普4月宣佈對等關稅以來,韓國KOSPI指數勁揚24%,越南、臺灣、上海股市也分別上漲13%、10%、6%。許多人擔心,亞洲股市一片看好,恐將掩蓋潛在經濟代價。法國巴黎資產管理公司(BNP Paribas Asset Management)亞太區資深市場策略師羅念慈(Chi Lo)直言「從理性角度來看,根本沒有樂觀理由」。
不過,並非所有分析師都預測,亞洲出口會像自由落體一般下滑,因爲「提前囤貨」缺乏證據,且美國消費者支出動能仍難以捉摸。
美國人口調查與統計局(U.S. 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製造商庫存僅增加1.2%,零售商庫存幾乎沒有變化。
匯豐銀行(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雖然大家都在討論提前出貨效應,但其實缺乏庫存端的證據。他宣稱,除了電子與製藥等產業,幾乎看不到美國出現明顯的囤貨跡象,「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提前出貨,其實就不會出現對美出口放緩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爲美國消費者潛在需求比預期更強勁,在出口方面我們不會看到斷崖式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