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重走“幻方”路,硅谷與華爾街戰爭一觸即發

衆所周知,迄今中國最具突破性大模型DeepSeek,源出一家量化基金公司——幻方。而就在日前的大洋彼岸,依然在爲商業化前景尋找出路的TOP級大模型公司們,似有共識一般,將視野投向了華爾街的量化基金公司。

根據彭博社報道,就在GPT-5發佈前夕,知名AI新勢力公司Anthropic相關人士,在紐約曼哈頓下東區一家屋頂酒吧與約150名量化研究員會面,展開招聘活動。

而其實早在Anthropic之前,它的主要競爭對手OpenAI和Perplexity AI ,都已做過了類似的努力嘗試。

實際上,就像中國幻方的領軍人物樑文鋒一樣,在美國AI業界,當前的主導者中也充滿了量化基金背景的人士——包括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以及Perplexity聯合創始人Johnny Ho等均是如此。

在量化基金領域具有建樹的青年才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豐厚的薪水以及交易bonus。衣食無憂之後選擇涌向全新的AI大模型領域,通常而言證明兩件事:

1.有志於成爲AI佈道者

2.AI大模型行業給的錢更多。

至於這些金融精英爲何格外受到AI行業青睞,可能樑文鋒的示範作用給了整個行業啓示,也可能是因爲金融行業本身也成爲了AI大模型公司們覬覦的奶與蜜之地。

當然,也有更現實的聲音一語道破天機——宣稱打造"機器之神"的願景,實際可能淪爲"如何讓用戶點擊廣告"的務實任務。"

毋論動機如何,人工智能行業與傳統金融的競爭,在當前明顯升溫。

對華爾街而言,這加劇了本就殘酷的量化人才爭奪戰。與華爾街金融公司不同,根據加州當地法律,硅谷人工智能公司不受競業禁止協議的桎梏——很顯然,這是一場不對稱戰爭。

"我估計,在過去12-18個月裡,我們看到人工智能原生和軟件公司增加了 12-18%,專門招聘具有量化金融背景的人才,"據彭博社報道,一位技術招聘人員Mike Doonan如是說。

薪酬對比顯示:當前在華爾街,入門級量化人員有資格獲得高達300,000美元的基本工資,但這不包括可觀的獎金目標。而在硅谷,如今的人工智能公司可以提供可比的基本工資,薪酬方案由股權而不是獎金來支持。

最令華爾街擔心的事情實質已經成爲事實——就在人們還在慨嘆程序員在AI編程時代命運多舛之時,即使是華爾街那些知名的量化基金公司——比如Jane Street,已然成爲了AI大模型時代的眼淚,它們在過去一年中,對於頂級人才的吸引力已經完全比不上AI新勢力們。

從Jane Street離職 加入Anthropic的青年才俊在此前一次媒體採訪中標識,他們以前供職的基金公司固然是一個很棒的工作場所,但相比成爲"下一件大事"的一部分,顯然後者更讓人心潮澎湃。

雖然 OpenAI 也拒絕類似的現象發表評論,但其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今年4 月在 X 帖子中吹捧了"以量化爲重點"招聘活動行爲,得以讓人清晰的看到整個行業的人才脈絡趨勢。

根據業界共識,與人工智能研究非常相似,量化交易涉及篩選大量非結構化數據,量化精英們在減少算法延遲方面具有獨特的能力,這使得他們成爲人工智能開發人員的理想之選。

就 Anthropic 而言,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追求的是量化分析師所擁有的"嚴謹的分析思維和實證研究方法"。該公司表示,這些技能"與開發更安全、功能更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的技術挑戰有很大重疊",並補充說,隨着規模的擴大,它將繼續招聘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員。

更重要的是,像 Anthropic和Perplexity 這樣的公司,正在更多地推動金融服務產品。也就是說,今天還只是挖華爾街的人,可能明天就要挖華爾街的龍脈了。

據說,華爾街正試圖反擊人工智能公司的挖角行爲。但截至目前,除了"據說"之外,仍鮮見具體動作。

這也怪不得老錢們,畢竟套都是自己發給自己的——除了人工智能實驗室並不直接與金融公司競爭這個因素之外,如前文所述,華爾街崇尚競業協議,而硅谷所在的加州則是完全禁止競業協議之地。

圍繞"AI煉金術士"爭奪戰,硅谷與華爾街的戰爭只是剛剛開始。而這場戰爭,也再次驗證了中國DeepSeek的含金量。這就像一個循環,我們甚至也提前預知了"外賣大戰"之後,中國科技大廠的下一場戰役的戰場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