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三人出線 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

三名在美國從事研究的學者共同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與能量量子化。(美聯社)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7日出爐,克拉克(John Clarke)、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三名在美國從事研究的學者共同獲獎,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與能量量子化。

英國劍橋出生的克拉克,現爲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中央社報導,中研院研究員說,克拉克非常喜歡臺灣,曾多次到訪。德沃雷出生於巴黎,現爲耶魯大學和聖塔芭芭拉加州大學教授。馬丁尼斯是美國人,是聖塔芭芭拉加大教授,也是中研院量子計劃顧問,幾乎每週跟中研院團隊進行視訊會議。

馬丁尼斯2014-2020年曾任職Google,期間打造出實用的量子電腦,促成2019年的「量子霸權」試驗。Google、IBM、微軟均砸下數十億美元研發。Google去年發佈內建Willow量子晶片的電腦,能在五分鐘內解開當前最先進電腦無法回答的問題。

近來外界對量子運算興趣大增。量子運算利用量子物理的原理,打造新種類的電腦,解答問題的速度遠快於傳統電腦。理論上,量子運算的超快速度,意味能在許多領域帶來重大進展,如網路安全、藥物研發、金融模型等。

三名得主的實驗顯示,量子穿隧效應可在涉及多個粒子的宏觀尺度觀察到。瑞典皇家科學院聲明,三人在一連串實驗展示,量子世界的奇異特性可在掌中大小的系統具體呈現。

評審團指出,三人的發現可望研發出新一代量子科技,包括量子密碼學、量子電腦和量子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