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量子力學!諾貝爾物理學獎今揭曉 預測名單一次看
▲諾貝爾獎物理學獎將於今日揭曉。(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諾貝爾物理學獎將於臺灣時間今(7)日下午5時45分出爐,各界紛紛預測哪個研究領域得以獲此殊榮。本文根據素有「諾貝爾獎風向球」之稱的「引文桂冠獎」(Clarivate Citation Laureates)榜單,整理出今年獲獎大熱門。
圖像處理:小波理論(wavelet theory)
比利時物理學家與數學家英格麗·多貝西(Ingrid Daubechies)、法國應用數學家史蒂芬·馬拉特(Stéphane Mallat)、法國數學家與小波分析理論創始人伊夫·梅耶爾(Yves Meyer),因爲「推動小波理論的進展,這是數學和物理學的一場革命,實際應用包括圖像處理」,被認爲有機會獲得殊榮。
▼3人對應用於圖像處理的小波理論做出貢獻。圖下方註記爲學者目前任教國家,非出生地。(圖/翻攝clarivate.com)
量子計算:洛斯-迪文森佐準則(Loss-DiVincenzo)
提出該理論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大衛·迪文森佐(David P. DiVincenzo)及瑞士理論物理學家丹尼爾·洛斯(Daniel Loss)被認爲有機會獲獎,因爲他們「提出以量子點之中『電子自旋』作爲量子位元的『洛斯-迪文森佐準則』量子計算模型」。
▼2人提出的洛斯-迪溫森佐原則,對量子計算做出重大貢獻。(圖/翻攝clarivate.com)
天文化學:星際分子云(molecular clouds)
荷蘭天文學家與化學家埃溫·範迪斯胡克(Ewine F. van Dishoeck)也被視爲大熱門之一,獲獎貢獻爲她「在天體化學方面的開創性貢獻,揭示了星際分子云及其在恆星與行星形成中的作用」。
▼範迪斯胡克在天文化學界的貢獻受到「引文桂冠獎」表彰。(圖/翻攝clarivate.com)
此外,瑞典哥德堡大學預測「量子力學」雀屏中選,熱門人選包括提出「阿哈諾夫-波姆效應」(Aharonov-Bohm effect)的以色列物理學家亞基爾·阿哈羅諾夫(Yakir Aharonov),以及提出「幾何相位」(Berry phase)的英國數學物理學家麥可·伯裡(Michael Berry),「兩者都爲我們提供了關於量子力學與拓撲學(topology)之間關連的深刻見解。」
日本物理學家香取秀俊、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葉軍也因爲發明「光學晶格鍾」(Optical lattice clock)被列入獲獎熱門人選,這種原子鐘技術非常精準,若從130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Big Bang)開始運行至今,誤差值仍不到1秒鐘。
英國物理學會(IOP)出版月刊「物理世界」(Physics World)則點名量子計算與量子資訊科學界的4位奠基者與先驅,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彼得·秀爾(Peter Shor)、加拿大電腦科學家吉勒斯·布拉薩德(Gilles Brassard)、美國物理學家查爾斯·本內特(Charles Bennett)、英國物理學家戴維·多伊奇(David Deut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