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今登場 川普是否如願得獎?預測名單一次看

▲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即將出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王佩翊/編譯

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將於10日臺灣時間下午5時在挪威奧斯陸揭曉,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弗裡德內斯(Jorgen Watne Frydnes)親自宣佈。今年共有338位候選人角逐這項殊榮,獎金高達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臺幣3527萬元),而數度獲得提名的美國總統川普是否能夠如願獲獎,也成爲全球關注焦點。

由誰決定得獎者?

負責評選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由5名成員組成,全部由挪威國會任命,成員背景多元,包括退休政治人物和學者。現任委員會主席是國際筆會挪威分會負責人,另有學術界代表參與。

獲獎標準?

委員會秘書克里斯汀・伯格・哈普維肯表示,評選過程會「將獎項放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考量」,觀察全球趨勢和主要關切議題。根據1895年瑞典實業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應頒給「爲促進國際友誼、廢除或削減常備軍、建立和推動和平會議做出最多或最佳貢獻」的人。

哈普維肯進一步解釋:「他們會審視世界局勢,觀察正在發生的事件、全球趨勢、主要憂慮,以及最有希望的進程。」哈普維肯雖然參與審查、爲該獎項執行準備工作,但是不參與投票。

誰可以獲得提名?

提名資格相當廣泛,包括各國政府和國會議員、現任國家元首、歷史學、社會科學、法律和哲學領域的大學教授以及前任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等數千人都具備提名權。雖然完整提名名單需保密50年,但提名者可自由公開其推薦人選。今年共有338名候選人獲得提名。

▲美國總統川普數度獲得提名。(圖/路透)

預測名單

今年已知的被提名者包括國際刑事法院、北約組織、遭監禁的香港民主人士鄒幸彤,以及加拿大人權律師厄文·科特勒。值得注意的是,柬埔寨、以色列和巴基斯坦領導人都宣稱提名了美國總統川普,但這些提名都在1月31日截止日期後提出,因此不適用於2025年獎項,不過也有可能有其他人在期限內提名川普。

諾貝爾專家普遍認爲,川普目前的政策方向與委員會重視的國際秩序背道而馳,獲獎機會渺茫。專家預測,委員會可能會將獎項頒給人道主義組織、新聞工作者或聯合國機構,也不排除出現意外人選。2024年獲獎的日本原爆受害者團體「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簡稱被團協),便反映了委員會對核武威脅的長期關注。

評選過程

評選程序相當嚴謹,委員會在2月首次會議後建立候選名單,由常設顧問和專家小組深入評估每位候選人。委員會大約每月開會討論一次,最終決定通常在8月或9月確定。委員會力求達成共識,若無法一致同意則以多數決定案。歷史上僅有一次委員因抗議而辭職,發生在1994年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的裴瑞斯、拉賓共同獲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