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曝臺灣「螺絲釘」危機! 翁履中示警:美國的方向很清楚了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令衝擊全球經濟。(圖/本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臺灣,而《紐約時報》22日報導指,臺灣以半導體產業聞名,但臺灣不僅是全球晶片供應鏈的核心,亦同時爲美國最大的螺絲供應國。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表示,雖美國仍需要臺灣的半導體,但美方已經想辦法把生產移回本土、甚至打造「不依賴臺灣」的供應鏈。翁也指,不少撐起臺灣的經濟韌性的中小企業,如螺絲釘般不起眼的物品,「若是斷了,生活一樣全面停擺」,面對高關稅首當其衝,臺灣不能再等外部的善意,而是要靠自己調整政策。
翁履中今日在臉書發文,全世界都在關注臺灣的半導體,但卻很少人注意到,還有一大票中小企業在默默支撐臺灣經濟,比如說像螺絲釘這般不起眼的物品,卻是卻是建築、交通、甚至家裡裝修的必需品,「晶片缺了,科技業受不了;螺絲斷了,生活一樣全面停擺。」
面對川普政府今年6月對鋼鐵和鋁材徵收50%關稅,翁履中亦分析,高關稅一出,衝擊最直接的就是這些中小企業,「訂單減少、匯率又升值,很多工廠根本撐不下去」,而臺灣的經濟韌性,其實靠的就是這些中小企業,但如果沒有政策支持、沒有匯率保護,他們會一間一間關門。
「美國雖然還需要臺灣的半導體」,翁履中示警,但美國已經在想辦法把生產移回本土,甚至打造「不依賴臺灣」的供應鏈,換句話說,今天的臺積電是冠軍,「但美國的政策方向很清楚:讓臺灣未來不再『不可或缺』。」
最後,翁履中強調,《紐約時報》的這篇報導,即便不是爲臺灣發聲的文章,裡頭點出的問題,卻是臺灣不能假裝沒看到的現實。而這篇報導也提醒臺灣,「美國政策的出發點永遠是美國利益,不會替臺灣考量。」翁也補充,要救這些中小企業,臺灣不能再等外部的善意,而是要靠自己正視問題、調整政策,纔不會在大國博弈的縫隙裡逐步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