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談陸閱兵喊「不擔心」 翁履中揭話中玄機:臺灣警鐘
大陸3日在北京天安門舉行閱兵活動。圖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前排中)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前排左)、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前排右)等人,一起前往天安門城樓的畫面。(新華社)
中國大陸3日舉行紀念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的大閱兵,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北京同框,畫面引發全球注目。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同天則是表示,並不擔心俄羅斯、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密關係。對此,旅美學者翁履中今(4日)分析指出,「坦白說,川普的不擔心,不是因爲美國能永保領先,而是川普只需要顧及他任內的優勢,而不用擔心長遠競爭,這正是臺灣該清醒的警鐘」。
中國大陸在這次閱兵中,展示了許多新型武器,包括具載核能力的高超音速飛彈,以及無人作戰系統。根據《路透社》3日報導指出,川普被問及是否擔心中國大陸與俄羅斯組成聯盟來對抗美國,他則迴應,「一點都不擔心」,並強調美國擁有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翁履中對此發文分析,川普的邏輯是短期的,他相信三年內中國大陸追不上美國,所以自己仍有籌碼,但2029年之後呢?一旦美國換上沒有川普這種「能直接和習近平做生意」的總統,北京的態度恐怕只會更強硬,換句話說,川普的「不擔心」只是短期保證,之後的局勢完全不容樂觀。
另外,翁履中談到,更現實的是,臺灣的「被需要程度」也在倒數中,根據公開資訊,美國本土半導體產業鏈的重新建置正快速推進,雖然沒有保證美國重建半導體產業的策略會生效,但如果真的順利按計劃進行,粗略估算,到2030年,美國本土先進晶片產能可達全球15至20%甚至更多,這樣的比例符合美國先進晶片自給自足的初步目標,而這也代表美國正在爲「擺脫對外晶片依賴」做了長期準備。
因此翁履中認爲,如果臺灣不趁現在積極準備,未來恐怕更加被動,臺灣至少必須做到三件事,第一,集思廣益,發展出半導體之外的「護國羣山」,避免失去戰略價值;第二,務實建立國際合作網絡,讓世界在更多領域必須與臺灣互動,並適度緩和與中國的敵意,避免陷入無限對抗;第三,理性設計制度,避免任意指控和草木皆兵的極化思維。
最後,翁履中談到,坦白說,川普的不擔心,不是因爲美國能永保領先,而是川普只需要顧及他任內的優勢,而不用擔心長遠競爭,這正是臺灣該清醒的警鐘。在已經可以預見的未來,不論是美中競爭格局還是全球半導體依賴,都將進入新階段。臺積電確實會繼續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但是產出的地點變了,對臺灣的意義也會不同!臺灣必須要現在就開始準備,才能在2029年之後,即便國際風向丕變,仍然保有籌碼去爭取相對穩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