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國可能與臺灣達成「握手協議」談成仍有2伏筆
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就職當天,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陸續公佈對多個貿易伙伴的關稅通知信,引發部分人質疑川普似乎更傾向課徵懲罰關稅而非達成協議。截至目前臺灣尚未收到信函,根據紐約時報12日報導,美國可能快要與臺灣達成「握手協議」,但恐怕仍須大量後續談判;即使真的談成,美方也可能保留2位數稅率,並對輸美商品實施更高關稅。
川普4月初公佈對等關稅措施,強調利用關稅作爲談判籌碼,以增加美國出口和拓展美企海外市場;川普官員也稱關稅是爭取對手讓步的策略。
但3個月過去,美方僅宣佈與英國和越南達成協議。根據紐時11日報導,現在越南協議也出現變數。美越至今未針對協議發表聯合聲明,三名知情人士透露,越南官員並未同意川普宣佈的稅率,且談判還在進行中。其中兩人指出,川普7月2日與越南國家主席蘇林通話時,擅自重新談判部分條款,令雙方官員都感到意外。
紐時報導描述,雖然美國可能即將與印度、臺灣及其他國家達成握手協議,但這些協議多半內容有限,仍需大量後續談判。即使有協議達成,川普也可能保留2位數的關稅稅率,並放話對外國產品祭出更高關稅。所謂握手協議,通常指的是口頭或非正式協議。
距離8月1日新關稅生效僅剩不到1個月,川普政府恐怕只能與一小部分國家談判協議。有些主動尋求與美方官員會晤的國家甚至還排不上日程。而川普也曾表態,不會再延後這波全球關稅。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經濟研究主任特德斯奇(Ernie Tedeschi)表示,美國對進口產品的平均實際關稅,從2025年初僅2.5%,已攀升至目前的18.7%,其中包括川普本週簽發的關稅通知信。這是自1933年以來美國平均關稅稅率的最高水準,與當年加劇大蕭條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高峰相當。
特德斯奇表示:「對我來說,這已經是相當明確的證據,表明川普是貿易保護主義者。我認爲,這屆政府就是把關稅當成一種政策工具來用。」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指出,川普的政策確實包含開放市場的元素,但也同時具有保護主義色彩。她認爲,即使川普政府未能達成大量協議,只要與幾個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仍能涵蓋美國相當大比例的貿易額,「如果未來3周內真的與印度、歐盟達成協議,那將非常具份量」。
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柯文(Jake Colvin)表示,「關於關稅的整體討論重心出現如此劇烈轉變,令人震驚」。
柯文描述,川普1年前還是候選人提出徵收基礎關稅的構想,令所有人錯愕,「但現在,企業與商界幾乎認爲,10%的基礎關稅可能已經是能盼望的最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