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可望達握手協議 細節再談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可能和臺灣達成「握手協議」。圖爲正在裝卸貨物的貨輪。(本報資料照片)
川普公佈25封關稅信,實際達成協議寥寥可數,《紐約時報》報導,人們愈來愈懷疑美國總統川普的目標是否真的想達成貿易協議,他似乎對於徵收懲罰性關稅感到滿意。報導也指出,川普政府可能和臺灣、印度等達成「握手協議」。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政府目前僅宣佈與英國、越南的兩項初步協議,而越南協議的進展也還有疑問。川普政府可能很快和臺灣、印度及其他政府達成「握手協議」,但這類協議的內容可能相當有限,留待許多事項於日後繼續磋商。另外,綜觀目前已宣佈的他國協議內容,川普仍保留2位數關稅稅率,並且放話對更多商品課徵關稅。
外界仍在密切觀察,究竟川普是將關稅作爲談判手段或終極目標,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戴恩斯表示,希望這些關稅只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揚言將對歐盟、墨西哥課徵30%的稅率引起市場恐慌,不過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爲,從日韓到墨西哥的稅率都是「恫嚇性關稅」,主要是雙方在磋商時互有堅持,目前真正談好的只有英國與越南。中大臺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認爲,各國都有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若稅率達25%、30%,繼續談判仍有機會爭取低關稅。
在川普1.0時,許多臺灣企業因爲中美貿易戰移出大陸,轉往東南亞、墨西哥設廠,目前以電子6哥的鴻海、廣達、仁寶、緯創、和碩、英業達爲首,有超過300家臺廠在墨設廠,市場擔心墨西哥面臨30%高關稅,恐再掀起遷徙潮。
但邱達生認爲,檢視川普的發函內容,其實還有轉圜的空間,到8月1日期限前,這些廠商可能會有被客戶要求儘快出貨的急單,若到期限後美墨的談判還沒完成,接下來的訂單可能就會觀望,至於歐盟30%的關稅,對臺商影響相對有限。
吳大任認爲,川普近期對許多國家宣佈高關稅,主要是施壓談判國讓步,各國還是有機會繼續談判,至於海外設廠的臺商要如何應對高關稅,吳大任認爲,在8月1日後相關的稅率明朗化再進一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