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和臺、印達成「握手協議」?外媒:恐埋下2變數

《紐約時報》12日指出,川普政府可能和臺灣、印度等達成「握手協議」。(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至今仍未宣佈如何調整針對臺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紐約時報》12日指出,川普政府可能和臺灣、印度等達成「握手協議」,這類協議的內容可能相當有限,日後還需要進一步談判,此外,還可能繼續保留2位數關稅稅率。

《紐約時報》指出,川普政府可能很快和臺灣、印度及其他政府達成「握手協議」(handshake agreement),但這類協議的內容可能相當有限,留待許多事項於日後繼續磋商。另外,綜觀目前已經宣佈的他國協議內容,川普仍保留2位數關稅稅率,並且放話對更多商品課徵關稅。

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探討川普似乎更滿足於對貿易伙伴祭出懲罰性關稅,而非他4月宣稱的達成協議。《紐時》指出,川普支持者將他描繪成擅於做交易的人,川普4月將對等關稅延後90天實施時,也宣稱這90天能讓美國與各國達成更多協議,後續他又稱,各國爭相排隊與美國談判。

不過90天過去,目前川普政府只與中國大陸、英國及越南達成協議,越南至今仍未迴應協議內容,甚至有消息指,川普片面將原本談好的11%關稅提高至20%,讓河內相當錯愕。

如今,外界愈來愈懷疑川普的目標是否是達成能夠開放市場的貿易協議,因爲他幾乎每天都在對貿易伙伴宣佈新關稅,稱這些25%至50%不等的鉅額關稅相當合理,能爲美國帶來大量收入,被宣告關稅的貿易伙伴,此前持續與美國進行磋商,例如日本、加拿大、歐盟等。川普甚至坦承沒有能力和每個國家達成貿易協議,例如他8日在內閣會議上表示:「我們有200個國家,我們不可能和200個國家都開會。」

隨着川普威脅新對等關稅稅率將於8月1日實施、且不會延後,目前外界仍在密切觀察,究竟川普是將關稅作爲談判手段或終極目標,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戴恩斯(Steve Daines)表示,外界期待這些關稅只是手段,而非最終目的。

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副總裁柯特勒(Wendy Cutler)評論,川普政策同時包含開放市場及保護主義的元素,談判官員努力設法讓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的同時,美國也持續推高關稅,她認爲就算川普政府沒能達成許多貿易協議,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協議仍能涵蓋美國的大部分貿易活動,「如果未來3周能與印度、歐盟宣佈達成協議,那將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