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恐無法與日本和韓國快速達成協議

盧特尼克接受財經媒體專訪時表示,「美國必須花費大量時間與日本和韓國談判,無法快速達成協議。」與日韓的協議可能比和英國達成的框架協議需要更多時間。

貿易專家的看法與盧特尼克相呼應。全球貿易諮詢機構《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貿易政策主管埃姆斯(Deborah Elms)亦認爲,美國不會與亞洲國家快速達成協議。25%的汽車和零件關稅是日韓的重大議題,汽車產業若未能取得關稅減輕,將是達成協議的一大障礙。

美國與英國達成協議後,美中在瑞士舉行的貿易談判即將登場,外界密切關注接下來哪國能與美國達成協議。盧特尼克受訪時表示,印度「非常積極投入」協商,「確實」有可能成爲下一批達成協議的國家之一。但他也強調,「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盧特尼克表示,「談到印度,假定的協議可能有7,000項關稅需要改變或修正,這需要時間和努力,所以給我們一個機會,不要太急躁。」

另一方面,外媒引述印度官員表示,印度在協商中向美國提出,擬將印度與美國的關稅差距削減三分之二,由目前的將近13%大砍至4%以下,換取美國總統川普豁免對印度「當前和潛在」關稅上調。

此舉意味着印度與美國的平均關稅差距將減少9個百分點,這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爲降低貿易壁壘,做出最大幅度的貿易變革。

美國是印度最大的貿易伙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1,290億美元。目前印度對美國有45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