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驚豔「臺灣旅遊」被國際低估! 直言:行銷策略大失敗

▲太魯閣園區仍在持續修復中。(圖/太管處提供,下同)

記者王佩翊/編譯

《紐約時報》記者實地踏訪臺灣東部後驚歎,臺灣的觀光嚴重被低估,並直言有7成國土被森林山脈覆蓋的臺灣,擁有令人震撼的自然美景,卻因國際行銷策略失焦、兩岸關係緊繃以及天災,讓西方遊客以爲臺灣只是個「工業製造中心」,然而臺灣真正閃耀的地方,其實是東海岸令人驚歎的美景。

報導稱,記者團在展開爲期1周的臺灣之旅前,對臺灣的印象少之又少,只瞭解到珍珠奶茶、夜市以及臺北101,對臺灣的自然資源一無所知,但實際從臺東出發,一路透過汽車與火車,漫遊回到臺北,才發現臺灣真正的美景是多麼令人震撼。

臺灣旅遊業者Origin Wild的共同創辦人麥克瑞許(Michael McCreesh)指出,「國際遊客對臺灣的認知度相當低,許多西方人心中的臺灣形象是工業製造中心的都市地獄,但實際上有7成的國土都被森林和山脈覆蓋,而東海岸纔是臺灣真正耀眼的地方,可以同時享受徒步旅行、自行車、衝浪、潛水以及峽谷漂流等一系列戶外體驗。」

臺灣的主要觀光客來自其他亞洲國家,然而從數據來看,臺灣依舊面臨觀光困境。與越南、日本、新加坡以及菲律賓等其他亞洲國家的觀光發展不同,臺灣自從2019年創下1190萬遊客紀錄後,就未能再突破新高。

受到中國大陸限縮旅客影響,2024年陸客僅佔總遊客數5%。儘管今年1至5月訪臺外籍遊客人數達350萬,較2024年同期成長11%,但距離疫情前水準仍有差距。美國已成爲臺灣在亞洲以外最大客源國,多家臺灣航空公司正增開臺北至鳳凰城、達拉斯等美國航線。

除了持續面臨緊繃的兩岸關係挑戰,颱風與地震的天災影響,也重創東部觀光。2024年4月的花蓮大地震重創太魯閣國家公園,今年9月臺風導致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至少18人死亡。

太魯閣國家公園至今仍是臺灣熱門旅遊景點之一,然而受到天災影響,園區多數步道至今封閉,地震引發土石流與山崩,儘管國家公園已逐步開放,但是大部分區域仍關閉,國家公園內的公路通行時間也縮短。

當地業者透露,「沒有太魯閣這個景點,遊客對整個花蓮地區興趣就會降低。」太魯閣晶英酒店今年住房率僅24%,疫情前曾超過60%。

記者團隊深度體驗臺灣東部,從臺東的悠閒氛圍出發,泡玉里百年溫泉、去太魯閣國家公園看險峻峭壁、騎車到花蓮七星潭看蔚藍太平洋。最後搭乘火車回到臺北,在松山新開幕的嘉佩樂酒店品嚐雞尾酒,到大安區知名酒吧underLab感受調酒文化,在大同區四海豆漿店享用小籠包配鹹豆漿,最後再搭乘機場捷運前往機場。

旅遊專家大讚,臺灣因擁有多樣性,是絕佳旅遊目的地,遊客可以在一天內同時享受山景、海景和都市生活。然而臺灣觀光行銷往往只展示牛肉麪和小籠包,未能充分呈現這種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