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旅客赴亞洲旅遊意願「臺灣排倒數」 交長:行銷方式再檢討
▲交通部長陳世凱今赴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圖/記者周湘芸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今年訂定千萬人次目標,交通部今針對「提升國際旅客來臺」赴立法院進行專題報告,有立委表示,臺灣觀光同質性高、旅遊品質差,年輕人愈來愈不想在國內旅遊。根據Data Pandas統計,去年旅客前往亞洲旅遊的16個國家中,臺灣排倒數。交通部長陳世凱坦言,臺灣復甦速度確實比其他國家慢,行銷方式可以再檢討。
立委洪孟楷表示,美國關稅政策衝擊全球,觀光業也可能受影響波動,根據Data Pandas統計,去年國際旅客前往亞洲旅遊的16個國家中,臺灣排第15名爲倒數。此外,國旅面臨連鎖效應問題,像是去年起實施旅宿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備品,衍生許多問題,旅客認爲是變相漲價,讓國旅雪上加霜。
陳世凱指出,去年沒達成國際旅客目標,希望在今年達成,首季有210萬人次來臺,比起去年同期成長3%。至於一次性備品是配合環境部政策,這3個月除了輔導業者,針對亂象也會跟業者溝通,希望讓民衆更便利。
立委李昆澤也說,國際旅客人數跟疫情前相比仍不及格,去年出國旅客愈來愈多,已達疫情前98.52%,年輕人愈來愈不想在國內旅遊;此外,國際旅客來臺在2019年有1186萬人次,去年僅恢復66.23%。
他也說,今年編列17億元在觀光宣導,但一直做得不好,臺灣觀光同質性高、旅遊品質差、數位應用及交通整合不佳、宣導與特色無法結合。國際旅客對臺灣的印象仍是臺北101、故宮、西門町、信義區、淡水、阿里山或日月潭,對各地宣導不足,應該加強區域旅遊特色。
陳世凱表示,臺灣復甦速度確實比其他國家慢,現在年輕人喜歡出國,且臺灣在其他國家的圖像不明顯,行銷方式可以再檢討。他也說,過去臺灣在各國服務據點不夠,近年已不斷提升,另一個重點是旅客來臺會不會想重遊,因此品質很重要,這就牽扯到人才,預計今年底會成立觀光研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