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首次降準落地!釋放長期流動性1萬億 適度寬鬆效果持續體現

5月15日,市場迎來年內首次降準落地。根據央行公告,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5個百分點。

有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我國降準非常及時,預計年內存準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本輪一攬子金融政策的力度超出市場預期,外部環境出現積極變化,市場信心不斷增強。未來,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效果將持續體現。

及時降準 既調總量也調結構

自去年四季度以來,央行曾多次對外表示,將“適時降準降息”。直至5月15日,本輪首次降準才正式落地。市場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東方金誠宏觀首席分析師王青表示,在當前時點宣佈降息降準,能夠有效激發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擴投資促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是當前對衝外部波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亦指出,從宏觀層面看,需要通過下調存準率釋放更多流動性,滿足當前投資消費擴張與信心修復的資金需求。

“從微觀層面看,降準擁有充裕資金配置資源的金融機構有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鏈條,增強貨幣創造功能,發揮更大的貨幣乘數效應。”連平進一步指出,這有助於加快對國家重大建設、普惠金融、中小微民營企業、房地產、消費市場等重點領域信貸投放速度;增強對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資金供給能力,支持財政發力與政府債券的大規模發行;緩解部分民企、房企、中小型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的流動性緊張問題,加大力度緩釋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外,本次降準除了針對大型銀行和中型銀行下調0.5個百分點外,還階段性將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從5%調降至0%,整體效果超過去年的兩次降準力度。

有業內人士指出,央行在普調準備金率的同時,下調了部分機構的準備金率,也是一種結構性的舉措,再次印證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有效發揮,實現了“既穩總量,也調結構”的效果。近年來金融數據持續較好,背後與央行一系列政策設計是分不開的,也有力推動了金融資源優化配置,更好體現支持宏觀經濟的實效。

年內存準率或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

展望今年全年,多位業內人士認爲,今年仍將有進一步降準的空間。

連平指出,理論上存準率似乎可以更低甚至降至接近0%的水平。如出於審慎考慮,留有一定“緩衝區”,可以將存準率維持在3%-5%區間。此次降準前,我國商業銀行加權平均存準率爲6.6%,本次下調後爲6.2%。未來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

“以目前我國的經濟體量、增長速度、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流動性狀況、銀行體系的風險防範與處置能力來測算,我國存準率可以降至發達國家大多數1%與主要新興經濟體大多數5%之間的水平,甚至低於5%應該也是可以接受的。”連平預計,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至少還有2-2.5個百分點的降準空間。

此外,王青也預計,下半年央行還會繼續實施降息降準,全年降準幅度將達到1個百分點,降幅與2024年相當,而且後續央行有可能恢復公開市場國債淨買入,替代降準向銀行體系注入長期流動性。

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效果將持續體現

金融監管部門在5月7日集中發佈了一攬子政策措施,除了降準之外,還進一步降息、推出多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等,爲支持經濟回升向好進一步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市場對貨幣政策應對出招是有期待的,也能理解在多輪大力度貨幣政策實施後,內外部制約因素存在掣肘,但央行依然想盡辦法拓寬空間,此次政策力度總體又超過預期。

市場專家表示,總結近年來央行貨幣政策實踐,政策思路上是一脈相承的。一是通過政策工具不同組合強化效果,二是工具創新和制度改革融於政策調控中,三是高度重視穩市場穩預期。

“外部環境出現積極變化,市場信心不斷增強。”市場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貨幣政策的特徵表明,央行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是一貫堅定的,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是持續有力的。近期中美經貿會談發表聯合聲明,釋放出積極信號,外部環境如果出現有利轉變,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將會更快見效,對經濟的支持作用也會更爲明顯。

此外,有業內人士指出,貨幣政策適度寬鬆的效果將持續體現。人民銀行多次表示,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並及時出臺實施了有效的政策舉措。有市場信任的基礎,政策的實際效果還會進一步放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陳莉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