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市場提供流動性,爲經濟增長添動力,2025年央行首次降準落地生效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5月15日,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消息,年內首次全面降準正式落地,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與5月7日同時宣佈的一攬子金融政策一起,此次降准將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在中國宣佈多項金融政策,同時和美國在關稅問題上暫時達成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後,多家國際機構上調中國經濟預期。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這輪金融政策調整優化的終點,下一步金融政策還有較大的實施空間。

銀行資金提供額度更充裕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佈消息稱,爲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下調汽車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存款準備金率5個百分點。此次降準預計將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

5月15日爲今年第一次降準落地。採訪中,工商銀行北京分行西城區某支行普惠金融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央行超預期大幅度降準意味着銀行未來向企業提供資金的額度更爲充裕。他告訴記者,國內商業銀行將緊跟央行政策,升級更多的信貸產品,加大力度支持企業,支持實體經濟。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萬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降準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投資與消費,推動企業擴大生產、增加投資,爲經濟增長注入動力,對衝外部衝擊,穩定經濟增長態勢。體現了金融調控部門着眼當前,面向未來堅定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決心。

降准將有效支持實體經濟

5月7日,人民銀行加大宏觀調控強度,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包括三大類共十項措施。5月15日落地實施的降準包括在其中的數量型政策中。潘功勝5月7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曾表示,通過降準可以優化央行向銀行體系提供流動性的結構,降低銀行負債成本,增強銀行負債的穩定性。政策效果還將進一步傳導至實體經濟,帶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提振市場信心,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降準可以加大長期流動性供給,爲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提供更多“彈藥”。同時,降準可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有助於推動社會融資成本繼續下降。

財信國際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爲實現全年5%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迫切需要增量政策的有力支持。爲此,央行率先發力,超預期從數量、價格、結構工具“三箭齊發”,推出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預計一攬子貨幣政策在提高金融機構信貸投放意願與能力、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提振市場預期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

董希淼認爲,這並不是這輪金融政策調整優化的終點,下一步金融政策還有較大的實施空間。新加坡《聯合早報》15日報道稱,展望後期,在此次降準後,中國央行年內仍有降準的空間。

國際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預期

5月14日,中美同時調整對對方商品加徵關稅措施,訂單集中補發,港口恢復繁忙。《華爾街日報》15日報道稱,中美貿易衝突降溫後,中國增長前景向好,國際投行開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期。

根據報道,高盛將中國2025年的增長預測上調0.6%。高盛認爲,如果後續中美關稅進一步削減,加之中國採取更積極的經濟政策,可能會進一步上調對中國的經濟預期。荷蘭國際集團也將其對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期上調至4.7%,並認爲如果在90天的期限內達成雙邊協議,中國全年的經濟增幅可能會更大。摩根士丹利則預測,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長可能會超過目前預期的4.5%。

瑞銀週二也上調了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另外,摩根士丹利和澳新銀行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的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改善。法國東方匯理資產管理上調2025年中國GDP增長預期0.4%,並解釋稱,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的結果超出預期,細節也令人鼓舞,這促使其立即決定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

萬喆說,繼去年9月24日後,5月7日中國繼續宣佈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彰顯了中國金融政策工具箱裡的工具是非常豐富的,中國有足夠的底氣應對外部衝擊,以充足的政策儲備保障“做好自己的事情”,進一步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