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365% “香餑餑”還是龐氏騙局?

“我已在國外,因爲你們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近期,以穩定幣爲幌子的資金盤“鑫慷嘉”創始人在羣聊中拋下這句話後徹底失聯,粗略統計該平臺有超200萬名投資者參與其中,涉案金額超過100億元。  穩定幣是一種錨定真實資產的數字貨幣,其價值通常與某種法定貨幣、商品或其他資產掛鉤。在穩定幣概念升溫的同時,不法分子利用穩定幣大做文章的非法活動也已冒頭。據記者調查,一些資金盤披着穩定幣、區塊鏈的外衣,實際上還是典型的龐氏騙局。

披上穩定幣外衣

近期,穩定幣在全球熱度迅速上漲,其熱度被不法分子利用,演變爲新型金融詐騙的“溫牀”。一些不法分子刻意混淆穩定幣的支付屬性與投資屬性,借用穩定幣概念進行包裝詐騙。  泰達幣(USDT),是一種與美元1:1掛鉤的虛擬貨幣,目前佔據美元穩定幣主體地位,成了詐騙分子最“中意”的詐騙媒介。  以“鑫慷嘉”爲例,和傳統資金盤不同,它引入了穩定幣作爲資金進出通道,這成爲該龐氏騙局的“創新點”,也是其能夠快速轉移鉅額資金的關鍵。  據記者調查,“鑫慷嘉”盜用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DGCX)名義,謊稱自己是DGCX交易所的中國分站。以虛擬貨幣投資爲幌子,承諾每日1%即年化365%的高額收益率,並通過設置高額獎勵大肆發展下線,根據下線成員數量設置分成比例。  爲了看起來更有權威性和可信度,“鑫慷嘉”設置的運行規則是,所有會員需將人民幣兌換成泰達幣(USDT)再轉入平臺賬戶,平臺計價、收益回報、資金結算均以USDT結算,從而激發投資者參與跨境資產配置的錯覺。  “主要在熟人圈層傳播,聽說是最前沿的國際項目,穩賺不賠,主要投資境外黃金、石油等。”投資者林先生說,投資者要在場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自行將人民幣兌換成USDT才能在“鑫慷嘉”平臺入金,他累計投入3萬餘元后,提現通道卻在6月底關閉了。  “穩定幣是未來貨幣,現在入場就是賺到”“打造Web3綜合金融生態系統”……這些資金盤的宣傳語看起來都很“高大上”還頗有“國際性”,不法分子總是擅長將騙術包裝成“時代新風口”。  踩着穩定幣這股熱潮,“鑫慷嘉”等資金盤通過虛構“去中心化金融協議”“跨境投資”等概念,製造信息壁壘誘導投資者進行“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在高收益的誘惑下,一撥又一撥民衆上當受騙。

繞開傳統金融監管“風控網”

根據記者調查,很多資金盤都是典型的“龐氏騙局+跨境洗錢”詐騙手法,本質仍然是以拉新人投資逐級分成的模式來瘋狂發展下線。不同的是手法在“升級”,打着穩定幣旗號的騙局大行其道,還通過引入穩定幣USDT作爲資金進出通道,極大地提升了騙局的隱蔽性與詐騙資金跨境轉移效率。  在以往的傳統非法集資案例中,資金在銀行賬戶間頻繁流動,很容易觸發銀行的反洗錢系統。而“鑫慷嘉”此類的平臺通過穩定幣繞開了這張“風控網”,從而在資金募集環節避開監管。而資金的追蹤環節更是難上加難,即便部分資金流向被識別,但資金追回依然面臨很高的難度,要多方跨境協作。  令人唏噓的是,不少投資者甘冒風險自願參與“博傻遊戲”。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些相關評論裡,有些投資者在希冀找新項目繼續投資“回血”。諸如“奧拉丁”“VAX”“AKAX”等項目層出不窮,在不少社交平臺上,這種違法項目大都以“橡木”等術語發佈宣傳。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指出,不法分子屢屢得手的重要原因,是一些投資者的貪婪心理和信息盲區。不法分子未來將更頻繁地利用“去中心化金融協議”等概念,通過包裝將具有漏洞的欺詐性合約僞裝成高收益產品,吸引普通大衆投資。  據悉,近年來此類騙局明顯向三四線城市、小縣城和農村地區蔓延,因當地居民對穩定幣、區塊鏈等概念的認知較爲模糊,且極易受身邊人影響,更易受騙,其中不少是老年人。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