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職業技術大學:“數字+非遺”照亮殘障羣體職業星空
近日,在南寧職業技術大學的黨員會議室裡,一羣志願者們正聚精會神地聽着項目講解,其中有剛入校的普通大學生,也有早已入校的殘疾大學生。會議中不同項目的負責人分別對各項目中的AI(人工智能)板塊進行了詳細講解,讓大家瞭解職業教育中的技能在實際項目中的具體應用。
“經過這次的項目分享會,我看到師兄師姐們通過自己的專業技術幫助到這麼多的人,我找到了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也更堅定了自己作爲一名殘疾志願者的信心!”一位殘疾志願者樑學源說。這是南職大“新視·瑕瑜之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志願者服務隊的一次日常討論。
自2022年成立以來,這支由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黨員師生組成的隊伍以“數字技術賦能+非遺文化傳承”爲雙核驅動,爲殘疾人羣體打造職業技能提升平臺,助力他們克服障礙,實現自我價值。
作爲一支以數字技術爲核心的高校志願團隊,“新視·瑕瑜之光”緊跟時代趨勢,將AI技術培訓作爲服務重點,開發了涵蓋“AI寫作技巧”“AI製圖與平面設計”“AI生成數字化短視頻”等形式多樣的適合各類型殘疾人學習的課程,通過社區志願服務、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等途徑,幫助殘疾人掌握前沿技能,拓寬就業渠道。
團隊已與多地市殘聯、廣西農業農村廳、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自治區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建立幫扶合作關係,幫助先天殘疾和後天因病致殘的羣體接受再就業技能培訓。
目前,團隊已累計製作數字化教學視頻1680條,開發數字化平臺2個,開展AI技術培訓30餘場,覆蓋殘疾人及家屬超過400人次,其中爲殘疾人企業開展技術講座11場,20餘名學員憑藉AI技能成功入職新媒體運營、電商美工等崗位,真正實現“技能脫貧”。除了數字技術培訓,“新視·瑕瑜之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志願者服務隊還深挖廣西本土文化資源,將非遺手工藝與數字藝術相結合,爲殘疾人開闢“文化+科技”的創業新賽道。
通過與南寧市西鄉塘區殘聯、殘健互助協會合作,團隊還開設了剪紙、刺繡、陶藝、手工皮具、蠟染、扎染等傳統技藝課程,並創新性融入數字化元素。在2024年的南寧市助殘日活動中,團隊協助殘疾人手工藝從業者推出的“AI設計壯繡包裝”和“數字紋樣周邊”成爲熱銷產品,實現社會服務到賬五萬元。
團隊還積極參與社會創新,與西鄉塘區殘聯聯合發起“殘疾人數字創業孵化計劃”,指導本校殘疾學生創新創業,爲多名學員提供設備支持、技術指導和產品代銷服務。
在發展過程中,團隊獲得了軟件工程技術專業和商務英語專業的大力支持,2023至2024年,團隊參與的多個創業項目分別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區級金獎2項、銀獎2項,挑戰杯區級銀獎1項,殘疾人青少年就業創業大賽區級銀獎1項、銅獎1項。
2025年,團隊計劃開展專題志願服務項目30個,繼續深耕專業技術領域,開發更多“數字+非遺”融合項目,並籌建殘疾人數字作品展銷平臺,讓殘疾人羣體的才華被更多的人看見。
從AI技術的應用到非遺文化的傳承,“新視·瑕瑜之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志願者服務隊始終秉持“瑕不掩瑜,光耀人生”的理念,用數字藝術與傳統技藝爲殘疾人鋪就一條希望之路。(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周仕敏 通訊員 陳誠 陸健)
作者:周仕敏 陳誠 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