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全力託舉殘疾學子實現夢想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鬆 通訊員 李鵬 楊帥)雖然身患腦癱後遺症,但在學校師生全方位關照和支持下,不僅順利完成學業即將步入實習崗位,更在英語競賽、象棋比賽、校園馬拉松等領域斬獲多項榮譽,成爲校園裡激勵人心的“向日葵少年”……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21歲的張士博以堅韌與汗水書寫着屬於自己的青春篇章。
2023年8月27日,來自保定農村的張士博踏入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當時,陪同他的父母因兒子身體狀況深感憂慮,臉上流露出忐忑不安。兒子能否在校園裡獨立生活和學習?他們心裡沒底。
瞭解到張士博情況後,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黨委、關工委、學工處、產教融合處以及體育與藝術學院迅速行動,成立了一支由學管負責人、專業教師、團學骨幹組成的“助學圓夢”專項幫扶小組,爲他量身定製成長方案。
課堂上,教師提供個性化輔導,鼓勵他參與課堂互動;生活中,學校營造無障礙友好環境,鼓勵他力所能及地參與集體活動;家校之間,建立“每週一報”溝通機制,定期分享他的點滴進步。
“張士博的毅力像長跑,雖起步緩慢,但每一步都堅實有力。”輔導員郝世國這樣評價。兩年來,張士博未因身體原因落下一堂課,週末圖書館總有他專注學習的身影,課餘時間他或與同學對弈象棋,或運營個人公衆號,將融媒體技術所學轉化爲實踐成果。他的努力換來了全國大學生英語詞彙競賽三等獎、保定市殘疾人運動會象棋冠軍等榮譽,更在2024年被評爲學院“自強之星”,每年獲得國家助學金。
張士博的成長,也是曹妃甸職業技術學院深化職業教育改革、踐行社會責任的縮影。近年來,該校聚焦“一老一小”等民生領域,逐步構建起“專業鏈+產業鏈”協同育人模式。該校構建起養老服務專業集羣:開辦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與首佳養老院等機構合作,培養“青春養老人”,學生實習期間爲老人提供智能護理、健康監測等服務,相關技能競賽獲獎率達95%。該校打造了家政省級培訓基地,採用“雙元制+雙證制”模式,聯動健康護理、信息技術等學科,年培訓京津冀家政人才超2000人。
6月30日,一場特殊的“家校共育幫扶見面會”在學校舉行。黨委書記王豔麗與張士博及其父母共商實習計劃,將依託校企合作資源,爲他匹配融媒體運營等適合的崗位。“教育的溫度,要流淌到每個需要關愛的角落。”王豔麗表示。“在曹職院兩年的時間,學校負責任的舉動,讓我們全家都感動。”張士博母親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目前,張士博已開始運營自媒體公衆號,用所學技能傳遞正能量。“殘疾人也能實現價值,我要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張士博語氣堅定地說。
而他的故事正激勵着更多學子。2024年寒假,學校150名學生組成實踐團隊,深入鄉村開展健康義診、科技助農等活動,他們在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創新創業、志願服務等領域作出青年一代“強國有我”的貢獻。“我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王豔麗說。
作者:周洪鬆 李鵬 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