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率先試點25種中醫病種門診治療納入醫保

大象新聞·河南交通廣播記者 晨陽 許婷

7月23日,記者從南陽市醫療保障局獲悉,南陽市將於8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將頸椎病、肩周炎等25種中醫適宜技術門診治療病種納入職工醫保支付範圍。此舉標誌着南陽在推動中醫藥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上邁出關鍵一步,惠及全市參保職工。

1、25種中醫病種門診治療納入職工醫保

南陽市首批納入職工醫保支付的中醫適宜技術門診治療病種,包括頸椎病、肩周炎、面神經炎、腦血管病等25種中醫優勢病種,涵蓋骨傷科、鍼灸科、推拿科等多領域常見慢性病。每個病種均設定日均和年度醫保支付限額標準,既保障治療連續性,又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這些病種具有“中醫特色明顯、診療規範明確、醫療安全可靠”的特點,適合通過中醫適宜技術(如鍼灸、推拿、拔罐、中藥燻蒸等)進行長期調理和治療。

2、報銷比例高支付限額單列

統籌基金直接支付 南陽市參保職工因25種試點病種在試點醫院門診接受中醫適宜技術治療時,合規醫療費用由醫保統籌基金直接支付,無須住院即可報銷。

零起付線+高報銷比例 政策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參照就診醫院普通門診統籌標準,剩餘部分可通過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或自費,進一步降低經濟壓力。

支付限額獨立計算 中醫適宜技術支付限額實行單獨管理,不佔用職工醫保年度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切實減輕患者就醫負擔。

3、“雙管理”模式強化診療規範監督

爲確保政策規範落地,南陽市創新建立“定點管理+責任醫師”雙管理制度。患者需選擇一家試點醫院,經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的中醫責任醫師診斷備案後享受待遇。

醫保部門將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納入協議管理,中醫藥管理部門同步強化診療規範監督,通過智能審覈、大數據監測等手段防範過度醫療。

本次試點共遴選南陽市中醫院(含獨山院區)、南陽醫專附屬中醫院、南陽張仲景醫院及唐河、方城、淅川、鄧州、社旗5家縣級中醫院作爲首批試點單位,覆蓋市縣兩級優質中醫資源。

4、政策賦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本次試點是南陽市醫療保障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中醫藥發展戰略的創新實踐。通過醫保政策槓桿,既能讓羣衆便捷享受“簡、便、驗、廉”的中醫藥服務,又能促進中醫醫療機構特色技術發展。

下一步,南陽市將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快推進試點建設,完善配套措施,優化服務流程,並根據試點情況動態調整病種目錄和支付標準,讓政策惠及更多羣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