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丨機器人賽道上的廣東國企:全鏈佈局與長期主義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伍素文 廣州報道
“不好意思,太忙了!實在招呼不到。”深圳某機器人企業因連日來的周旋忙碌而婉拒了投資機構的拜訪。
“當機構蜂擁而至,小機構自然很難拿到熱門項目的份額了。”有着多年投資經驗的沈立(化名)直言,機器人行業的創始人開始不好約了。
從去年到現在,人形機器人項目持續受到熱捧,尤其是2025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融資事件遠超去年同期。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3月共有超30個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融資事件。
“人形機器人是技術趨勢,但目前應用場景不夠精準,精準場景技術又不夠成熟,商業化前景還待突破。商業機構多是看3-7年,看7年以上真不多。” 沈立說。
針對這種情況,承擔國家戰略使命的國資機構就有着不一樣的投資邏輯。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調研發現,當前,瞄準着地方產業薄弱環節和突破重點,不少廣東國企跑步進場、落子佈局。“耐心資本”正探索更符合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孕育成長的投資模式。
風口之下,國資進場
機器人產業發展熱潮已經掀起。廣東擁有產業基礎雄厚、配套完善、場景豐富的優勢,成爲這個重要賽道中不容忽視的存在,但也存在着人工智能基礎研究偏弱,部分核心技術依賴進口,側重應用層與短期見效的產業路徑依賴等發展問題,亟待加速破解。
一名國企人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其所在的公司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雖早有佈局,但現階段的企業大多處於早中期,缺少鏈主型企業,存在估值高、營收規模低、盈利低甚至淨虧損等情況,因此總體投資規模偏小。
投什麼?怎麼投?雖然國企也有上述市場化機構同樣的顧慮,但這是一個長期技術趨勢,在國家與地方的政策引導下,國資國企發揮戰略支撐作用,決然進場。
一些廣東國企已下場試水、探索示範。近年,廣東恆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已組織業務團隊開展了多次針對機器人的產業調研。這些調研往往參與方多、指向性強,聚焦痛點難點尋找對策。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該公司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已投資項目10餘個,投資金額超35億元。現階段,該公司正聯合人工智能領域的港股上市公司晶泰科技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種業”兩個創新聯合體項目。
基金投資是恆健的主業之一。爲發揮千億級基金規模的優勢,恆健正以“強存量、引增量、優模式“的思路,爭取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下好先手棋。
具體而言,在“強存量”上,恆健以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基金羣爲抓手,圍繞產業鏈上市公司開展收併購,做大做強廣東存量上市公司並培育核心鏈主企業;“引增量”即通過戰略性產業促進發展基金羣,恆健以投促引,支持各地市引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核心企業、培育核心技術,促進基礎層、算法、硬件等全鏈條自主可控;在“優模式”上,恆健進一步推動基金商業模式創新,與工商銀行、工銀投資組建總規模廣東首隻省屬AIC股權投資基金,與新加坡BMF公司合作共識引入海外資金合作設立基金等,將資金活水投向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
“目前國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鏈主企業、上市公司較少,與上述一些基金投資策略匹配的項目有限。”上述負責人提到,對此公司將利用基金資源整合作用,牽頭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培育機器人核心部件比如精密減速器、柔性傳感器等“卡脖子”領域的關鍵企業,從而使越來越多項目得以匹配。
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工控集團”)爲廣州先進製造業龍頭企業,在金屬材料、動力電池、電機、線束等產業鏈佈局,與具身智能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製造需求高度相關。從挖掘場景到產學研用協同,再到投資孵化等,廣州工控集團將全鏈條生態培育的形式投入到這個風口中來。
今年2月廣州工控集團與花都區等牽頭成立“廣州市智能裝備和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秉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我們將以現有工業製造產業爲基礎,基於終端應用場景,推動機器人應用、機器人零部件、機器人整機制造領域投資,爭取實現產業閉環。”廣州工控集團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廣州工控集團還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特性,以500億規模的投資基金羣爲基礎,依託新成立的科創集團及新組建的科創基金,加速孵化佈局具身智能機器人等戰新及未來產業,助力廣州打造“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
廣東其他國企也明確表示將加快入局,比如廣晟設立新質生產力母基金,圍繞具身機器人、低空經濟等領域,尋找發掘優質標的,推動實施合作、參股或併購,以資本賦能產業空間拓展;廣汽是少有的以自研爲主的國企,已研發出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
更早起跑,更耐心陪伴
對於聚焦創業投資、產業投資的國企來說,在風口來到之前,他們早已佈局多年。
2025年以來,國資機構不斷加碼人形機器人的項目投資。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3月共有超30起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機器人融資事件,其中近半數融資項目背後都有國資機構參投。華髮集團、深創投、南山戰新投是較爲活躍的廣東國資投資機構,還有駐粵央企招商局集團旗下的招商局創投。
機器人全產業鏈涵蓋上游的靈巧手、力傳感器、大腦等,中游的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通用機器人等,以及下游的汽車、電子、醫療、電網等領域應用集成方案。企業發源地多集中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地。
總體看,廣東國資國企的投資涵蓋全產業鏈,主要投向人形機器人本體、核心零部件、底層技術,從全國挖掘項目,並且致力於做參投企業的“成長合夥人”,當好“耐心資本”。
比如,珠海龍頭國企華髮集團,2016年已投資優必選,近日再投智元機器人等企業,爲珠海引進頭部公司項目,使城市快速切入具身智能賽道。投後服務上,華髮集團經常爲參投企業“牽線搭橋”對接合作機遇。此外總規模百億級的珠海新質生產力基金以及十億元級的珠海科創長青基金,也由其運營管理。
再如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簡稱“深創投”)。這家國資企業中的老牌VC,以一次次精準“押寶”,證明了其獨到的投資眼光。
春晚宇樹機器人一夜爆火併在深圳成立了全資子公司,越疆科技推出全球首款靈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樂聚機器人推出全球首款搭載5G-A技術的人形機器人……這些已經嶄露頭角的人形機器人先鋒企業,背後都有深創投的佈局。
據介紹,深創投在深投資的機器人企業數量多達10家,包括但不限於越疆機器人、樂聚機器人、朗馳欣創、元化智能、源升智能機器人等,約佔公司行業投資總數的30%。面向全國,公司深度挖掘機器人產業鏈優秀企業35家,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投資企業數量達9家。
如何發現並投出一家高成長企業?
深創投公司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總結了一套“方法論”:首要是對機器人產業積極研究、投早投小,以創投思維主動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其次,挖掘源頭、傾注資源,以多維度投後服務提高項目投資成功率。最後且最重要的是,投後跟蹤、關注拐點,以長期思維發現併成就偉大企業。
以越疆機器人爲例,自2015年參與越疆的天使輪融資後,深創投用了近十年時間持續陪伴企業,不但提供多輪資金支持,還主動爲企業對接各類資源、協助規劃上市方案,助力企業成長爲智能協作機械臂出貨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細分行業龍頭,並助其登陸資本市場,今年股價已漲超150%。
宇樹機器人與深創投“結緣”則在2021年。彼時宇樹推出了小巧靈活的教育四足機器人A1,是國內近似規格跑步速度最快、最穩定的中小型四足機器人。深創投果斷出手,後又追加兩輪投資併爲企業對接投資機構、供應商和下游客戶。這些年,深創投陸續見證了宇樹Go1到H1與G1問世的全過程,也見證了這家行業獨角獸企業成長的全過程,包括近期其落子深圳,也有深創投的引導。
在“投早投小投科技”上已頗具經驗的深創投,如今着眼於”更早更小更前沿”。
近日,深創投成立了種子訓練營,針對通過篩選的種子輪、天使輪中國創業者提供高達千萬級的啓動資金,並提供商業計劃輔導、知識產權戰略佈局、場地空間對接、投貸聯動、場景落地協調等支持服務。公司也會從各大高校、研究所、知名的大廠及實驗室等項目源頭對企業進行追蹤,儘早介入給予幫助。
此外,南山戰新投、招商局創投等活躍在人形機器人賽道上的國資機構,也多來自深圳。此前深圳市國資委提出,籌設規模不少於500億元國資基金,延長創新創業類基金存續期限最長至15年,針對不同基金,確定差異化考覈指標、免責清單,不以單一項目虧損、單一時間節點爲考覈負面評價依據,按整個基金生命週期進行考覈。
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完善,創業、創新、創投協同發展的“深圳國資模式”下,國資國企更有底氣、更大膽進行長期投資,促使前沿科技項目引入資本活水,創新更加速反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