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東莞上市企業去年實現營收增長,佈局新賽道尋求“第二增長曲線”|上市莞企年報觀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近日,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披露收官,東莞63家A股上市公司也交出了年度成績單。
2024年,63家東莞A股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1273.66億元,同比增長2.57%;淨利潤60.36億元。其中,生益科技、生益電子、宇瞳光學、奧海科技等一批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整體發展勢態良好,成爲A股業績新增長極。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不斷催生顛覆性的新科技、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過去一年來,東莞上市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產品“含新量”,夯實行業競爭“護城河”。與此同時,部分企業積極佈局開拓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賽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東莞2024年年報發現,機器人正成爲東莞上市企業加力儲備的“第二增長曲線”。不少上市公司正加速構建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產能。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拓斯達、祥鑫科技、創世紀和奧普特等多家機器人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戰略合作項目投資等方式切入關節模組、電機、數控機牀等核心領域,累計投資數十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楊德龍表示,機器人是一個長坡厚雪的賽道。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量產的元年,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目前還處於先導期,未來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規模預計是上萬億級別的。
37家上市莞企去年實現營收增長
根據東莞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發現,63家東莞上市公司2024年的總營業收入爲1273.66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37家上市公司營收同比正增長,26家上市公司營收同比負增長。營收規模最大的前10家公司分別爲生益科技、祥鑫科技、堅朗五金、奧海科技、慕思股份、生益電子、創世紀、南興股份、易事特和拓斯達。
從淨利潤來看,2024年,63家東莞上市公司淨利潤爲60.36億元。其中,21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爲正,28家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速爲負。1家上市公司扭虧爲盈,4家上市公司同比減虧,9家上市公司虧損擴大。
淨利潤同比增速最快的前10家公司分別爲:生益電子(1428.23%)、宇瞳光學(309.19%)、達瑞電子(249.43%)、華立股份(98.87%)、錦龍股份(90.67%)、銀禧科技(84.19%)、鼎通科技(65.74%)、捷邦科技(62.99%)、生益科技(62.61%)、東莞控股(42.98%)。
從2024年年報看到,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整體發展勢態良好,戰略性新興產業正成爲驅動轉型的核心力量,成爲東莞上市企業業績的新增長極,在新一代電子信息行業中表現尤爲突出。
電子信息產業是東莞的第一大產業,在經濟分化與不確定性並存的背景下,受益於AI等新技術的爆發和應用推廣,伴隨庫存週期逆轉和新興需求釋放,去年東莞電子信息產業迎來結構性改善。
2024年以來,AI 手機、AI PC、AI 眼鏡等創新硬件密集發佈,物聯網與雲計算、大數據、5G、AI、XR 沉浸式技術等融合應用使新興物聯智能硬件產品不斷涌現,爲消費電子、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2024年,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滲透,AI服務器、數據中心設備需求爆發,拉動全球半導體收入同比增長18.1%;消費電子市場迎來複蘇,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7%,PC市場同比增長3.2%;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高景氣,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迭代推動PCB需求攀升,成爲電子行業重要增量。
覆銅板是電子工業材料的基礎,作爲全球排名第二的電子電路基材核心供應商,生益科技從一家依靠來料加工的企業,成長爲覆銅板領域行業的龍頭企業。作爲上市莞企中的“優等生”,生益科技在2024年業績大幅提升,實現營收203.89億元,同比增長22.92%;利潤總額20.73億元,同比增長63.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44億元,同比增長49.81%。報告期內,公司覆銅板產銷量提升和產品結構優化,帶動營收和毛利率增長。
2024年,生益電子實現扭虧爲盈,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0%,位居上市莞企第一位。2024年,生益電子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實現3.32億元。生益電子稱,2024年,得益於AI算力等終端領域的需求大幅上升,促進了PCB產品的需求增長,公司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着力於產品結構優化,完善業務區域佈局,2024年實現產銷雙增,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也大幅提升。
奧海科技聚焦智能物聯網設備充儲電、新能源汽車電控與電源、數字能源光儲充三大千億級市場持續深耕,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64.2億元,同比增長24.1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64億元,同比增長5.43%。全年研發費用大幅提升至3.52億元,同比增長14.14%。在海外業務方面,2024年,奧海科技國際化業務加速拓展,通過積極拓展海外製造、海外市場和海外業務,推動外銷收入提升至20億元,同比提升15.03%。
卡位人形機器人新賽道
當下,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技術創新推動的產業升級,成爲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變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東莞上市企業年報發現,當前機器人正成爲東莞上市企業加力儲備的“第二增長曲線”,不少上市公司正加速構建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產能。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已有拓斯達、祥鑫科技、創世紀和奧普特等多家機器人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通過戰略合作、項目投資和共建技術創新中心等方式切入關節模組、電機數控機牀等核心領域,累計投資數十億元。
作爲廣東機器人“七劍客”之一,目前拓斯達已成功研發雙臂智能機器人,後續還將結合客戶真實場景,聯合多家制造業客戶共同開發輪式移動仿人形智能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產品。拓斯達表示,未來公司將把握新興產業增量市場,通過“行業+工藝”精準觸達客戶,鞏固3C、注塑、航空等優勢根據地,發掘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契機,不斷提高客戶覆蓋度及市場滲透率。
在近期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祥鑫科技表示,人形機器人是該公司未來重要的戰略佈局方向之一,該公司致力於圍繞客戶需求進行產業配套,並在項目初期就與客戶共同開發,提供全面的技術解決方案以滿足客戶需求,爲客戶提供從模具到結構件的產品整體解決方案。
此外,機器人產業鏈與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在技術上有較高的重疊度,祥鑫科技的部分客戶已涉足機器人業務,祥鑫科技也在密切關注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情況,並提前進行戰略佈局。祥鑫科技將聯合客戶、科研院所共建“輕量化結構件—關鍵零部件—本體代工”全鏈條能力,複製新能源賽道成功路徑。
據瞭解,祥鑫科技此前已與廣東省科學院智能製造研究所共建“聯合技術創新中心”,共同研發人形機器人智能化解決方案,包括但不限於靈巧手、輕量化機械手臂、功能/性能/可靠性測試、數字化仿真設計、機器視覺應用、智能控制、設備健康管理等。2025年初,祥鑫科技又註冊了祥鑫(東莞)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業務都會整合到該全資子公司,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目前,受益於下游消費電子,新能源、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經濟領域需求增長,公司訂單飽和,現有產能利用率良好。”創世紀董事長夏軍在公司2024年年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經濟產業快速發展,相關產品複雜結構件等加工需求帶動高精度數控機牀採購需求增長。
創世紀表示,目前公司已與機器人領域部分客戶及其零部件加工廠商有合作關係,公司密切關注人形機器人領域發展趨勢,將針對市場趨勢及客戶需求持續進行相關創新技術和產品研發,致力於爲目標市場客戶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方案。當前該業務處於拓展階段,與公司總體銷售規模相比,現階段佔比較小。
奧普特表示,公司將戰略佈局機器人領域,同時積極發展標品與開拓海外市場。公司兼具2D/3D 視覺技術,3D 技術儲備包括結構光、TOF 等,以工業應用爲基礎,公司積極研發面向人形機器人的相關產品。除視覺產品外,依託子公司東莞泰萊的電機技術儲備,公司積極佈局空心杯電機、無框力矩電機等機器人關鍵部件的研發。
喬鋒智能5月9日在投資者關係互動時也表示,公司重視數控機牀產品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3C 和鋁壓鑄等重點領域的應用、技術研發和市場投入,自動化、機器人等細分領域也是公司數控機牀着重培育的應用市場之一,公司會持續保持研發投入強度,不斷優化公司產品性能,研發出更多契合市場需求的數控機牀產品,增強公司整體競爭力。
中信建投最新研報指出,AI模型迭代、訓練算法優化,正在加速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目前多家人形機器人產品已經在下游工業客戶展開實訓,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遠超汽車、3C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