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A股上市公司研發誰最強?生益科技投入最多,27家莞企研發投入超1億元|上市莞企年報觀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實習生李典、聶正超 東莞報道

A股2024年年報季收官,東莞上市公司研發支出情況同樣完成披露。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定位從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可見一斑。

根據已發佈完的2024年報,東莞60餘家A股上市企業業績整體呈現“冰火兩重天”局面,但研發投入增速實現較快增長。那麼,誰是東莞最捨得投入研發的公司?A股市場研發費用的頭尾差距究竟有多大?在這場科技與創新的競賽中,哪些公司能夠憑藉研發投入脫穎而出?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2024年年報發現,截至5月8日,東莞有27家上市企業的2024年研發費用總額超過億元,前三名分別是生益科技、奧海科技和生益電子,分別投入11.566億元、3.52億元、2.836億元。年報數據顯示,東莞上市公司正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加速數智化轉型等舉措,不斷培育新動能、構建新優勢。

生益科技投入11.56億元成莞企“研發之王”

分行業來看,東莞哪個行業上市公司最捨得投研發?

作爲東莞第一大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領先其他行業,生益科技、生益電子、奧海科技等企業的研發投入也居於上市莞企前列。業內專家解釋,電子信息產業的高投入源於其行業特色,作爲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研發創新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生命線,呈現出研發費用率高、研發人才佔比高、虧損不忘投研發等特徵。

從研發費用總額來看,頭尾差距明顯,研發投入總額前三名分別是生益科技、奧海科技和生益電子,分別投入11.566億元、3.52億元、2.836億元;投入最少的後三名爲鴻銘股份、東莞控股和宏遠A,分別投入1329萬元、412萬元、0元。

其中,生益科技仍遙遙領先,生益科技2024年研發費爲11.566億元,2023年爲8.4億元,同比增加37.57%。

生益科技介紹,2024年全球經濟在複雜環境中保持了溫和的增長,技術創新與產業鏈重構成爲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在經濟分化與不確定性並存的背景下,受益於AI等新技術的爆發和應用推廣,伴隨庫存週期逆轉和新興需求釋放,電子行業迎來結構性改善。其中,人工智能技術全面滲透,AI服務器、數據中心設備需求爆發,拉動全球半導體收入同比增長18.1%;消費電子市場迎來複蘇,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長7%,PC市場同比增長3.2%;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高景氣,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技術迭代推動PCB需求攀升,成爲電子行業重要增量。

新興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快速迭代,爲消費電子、半導體等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報告期內,生益科技研發投入主要集中新一代服務器平臺用無滷甚低損耗覆銅板的技術研究、5G 通訊電源用高導熱覆銅板、高端存儲HDI高可靠性覆銅板、下一代網絡技術 1.6T 以太網主板和高端 AI 服務器等研究開發。

在研發成果方面,生益科技2024年共申請國內專利58件,境外專利5件,PCT3件;2024年共授權專利46 件,其中國內專利28件,境外專利18件。截至2024年底,生益科技擁有682件授權有效專利,這也爲生益科技盈利提升奠定了基礎。

奧海科技2024年的研發投入費用達到3.52億元,同比增長14.14%,佔營業收入的5.48%。奧海科技解釋,秉承“技術立企”的發展戰略,通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積累,奧海科技已掌握多項核心技術,以滿足能源應用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及應對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下對能源需求日益提升的發展機遇。

年報顯示,截至本報告期末,奧海科技累計獲得全球授權專利730項,其中國內外發明專利98項,實用新型專利375項,2024年新增92項,其中國內外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53項。

宇瞳光學2024年的研發投入增長也居於上市莞企前列,2024年研發費用爲1.728億元,同比增長41.56%,較2023年增長了5000萬元。研發人員方面,2024年宇瞳光學研發人員達546人,較2023年的416人增加了130人。

宇瞳光學解釋稱,研發費用增長主要系本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所致。科技創新是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源泉。公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通過加碼研發投入構築企業護城河,持續推進大倍率變焦、智能家居、車載鏡頭及其核心零部件、機器視覺鏡頭等高端產品的研發。宇瞳光學擁有500餘人的研發團隊,並通過開展產學研技術合作,共同構建產學研成果轉化的創新實踐基地,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產學研技術融合,提升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

27家上市莞企去年研發投入超1億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截至5月8日,東莞有27家上市企業的2024年研發費用總額超過1億元,其中,生益科技、st易事特、堅朗五金、祥鑫科技、奧海科技、奧普特、生益電子、慕思股份和熵基科技等9家企業2024年研發費用總額超2億元。

從研發費用的同比增幅來看,排名前三的是思泉新材、生益電子和賽微微電,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56.42%、47.16%以及42.02%;排名後三的是東莞控股、st泉爲和宏遠A,研發費用分別同比下滑52.63%、61.09%以及100%。

研發投入增幅最大的是思泉新材,作爲行業領先的散熱解決方案提供商,2024年思泉新材研發費用爲362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42%。研發團隊顯著壯大,研發人員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2.97%。報告期內,公司新獲得15項發明專利(含1項美國專利)和5項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118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75項。

增幅居第二位的生益電子主要從事高精度、高密度、高品質印製電路板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24年,生益電子研發費用爲2.836億元,2023年爲1.92億元,同比增長47.16%,增加了近1億元。

年報顯示,2024年,生益電子在原有核心技術基礎上新增了“應用於衛星互聯網的印製電路板的研究開發”、 “下一代網絡技術1.6T以太網主板的研究開發”、“5.5G無線通信產品的研究開發”、“應用於雲服務超算的高端AI服務器的研究開發”、“車載 800V高壓系統平臺PCB的研究開發”等項目的研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生益電子知識產權申請量已達685個,知識產權獲得量已達358個,其中發明專利276個(含1個美國發明專利)。

賽微微電2024年的研發費用爲1.142億元,研發投入總額較上年同比增長42.02%,賽微微電解釋稱,主要系研發人員同比增加致使職工薪酬和直接投入增加。截至2024年12月31日,賽微微電擁有已授權的專利共33項,包括髮明專利26項。報告期內,公司新獲取發明專利4項。

st泉爲的研發投入降幅較爲明顯,2024年研發總投入爲1372.43萬元,較去年同報告期研發總投入減少2155.05萬元,同比較去年同期下降61.09%。st泉爲研發人員從2023年的87人銳減至2024年的22人,降幅達74%。泉爲科技解釋,報告期內,泉爲科技出售原有橡塑業務相關子公司,涉及該業務相關的研發人員相應剝離,致使報告期內研發人員較上年同期減少。

研發費用率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宏遠A。宏遠A公司2024年研發費用爲0元,2023年爲360萬元,降幅達100%。宏遠A解釋,研發投入下降主要是再生鉛企業新裕公司未進行研發投入所致。在再生鉛業務方面,宏遠A旗下的再生鉛企業英德新裕公司是廣東省內再生鉛行業較大型企業之一,但面對市場上廢電瓶回收體系規範化不足、廢電瓶荒短期不變的局面,原材料限制下企業利潤空間難有較大提升,而研發投入的下降可能對宏遠A公司未來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產生一定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