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莞企年報觀察|東莞控股2024年營收斷崖式下跌,新能源業務整體虧損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程浩 東莞報道

4月8日,東莞發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莞控股”)披露2024年年報,交出了一份"冰火兩重天"的成績單。報告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6.92億元,同比下降 63.91%;歸母淨利潤爲9.55億元,同比增長43.26%;扣非歸母淨利潤爲8.27億元,同比增長34.63%。

年報顯示,目前東莞控股的高速公路主業萎縮,新興業務貢獻有限。莞深高速2024年通行費收入13.23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78.19%),同比下滑3.06%,新能源業務缺乏規模效應,金融業務與主業協同性弱,多元化業務呈現青黃不接。去年東莞控股通過處置東莞信託等資產獲得4.43億元投資收益,佔利潤總額37%,掩蓋了主營業務的疲軟。

投資收益託底掩蓋主營業務疲軟

年報顯示,報告期東莞控股從事的業務包括高速公路經營管理、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融通租賃及商業保理業務。

報告期內,考慮到軌道業務的投資壓力及風險,東莞控股退出軌道交通業務,不再持有一號線建設公司股權。2024年末,公司總資產173.69億元,同比下降40.86%;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92億元,同比下降63.91%,東莞控股解釋,下降均由於公司退出一號線建設公司所致。若上年同期扣除確認的軌道PPP建設服務收入,2024年收入僅同比下降1.80%。

報告期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5億元,同比增長43.26%,主要由於公司退出一號線建設公司獲得投資收益且上年出售東莞信託股權計提減值所致。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去年東莞控股通過處置東莞信託等資產獲得4.43億元投資收益,佔利潤總額37%,掩蓋了主營業務的疲軟。

2024年年報顯示,分行業營收佔比方面,在實現的營業收入中,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13.23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78.19%;租賃及保理業務收入2.56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15.16%;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合計0.86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5.10%。

年報顯示,營收佔比近八成的高速公路經營管理,依然是東莞控股的主要收入來源,影響該業績的驅動因素主要爲車流量和收費政策。公司持有莞深高速公路特許經營權,該資產作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動脈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構成珠三角環線高速的關鍵路段,更形成貫通廣州、深圳兩大核心城市的黃金通道。

2024年,莞深高速車流量達到12,553.48萬輛,同比增長0.3%,實現通行費收入13.23億元,同比減少3.06%,且2024年各季度通行費收入均較2023年有所下降。年報顯示,通行費下降主要由於雨水天氣增多及莞番高速三期的開通對車流量造成一定的分流影響,縮短了車輛在莞深高速的行駛里程。更嚴峻的是,該路段收費權2027年到期,雖啓動175.84億元改擴建工程(已完成15%),但延期審批存在政策風險。

年報顯示,依託東莞"雙萬"城市能級提升及大灣區經濟發展機遇,東莞控股正積極推進莞深高速改擴建工程,通過通行能力擴容和設施升級,有效延長路產經營週期。隨着區域產業升級及人口集聚效應顯現,未來車流量增長潛力顯著,持續鞏固公司核心資產的競爭優勢。

新能源業務整體虧損

年報顯示,目前東莞控股的新興業務貢獻有限,新能源業務缺乏規模效應,金融業務與主業協同性弱,多元化業務呈現青黃不接。其中,新能源充電業務收入僅0.86億元(佔比5.1%),且東能、康億創兩家子公司合計虧損2837萬元;金融業務中融通租賃淨利5197萬元,但宏通保理因計提1.04億元減值導致虧損2788萬元。

報告期,融通租賃實現營業收入7194.21萬元,淨利潤爲5197.64萬元;宏通保理實現營業收入18631.70萬元,淨利潤爲-2788.47萬元,本期出現虧損主要由於宏通保理對東莞市瑞盈酒店投資有限公司開展的保理業務按 15%比例計提減值,增加計提減值10426.18 萬元,反映該公司在商業保理業務的風控缺陷。

在對外投資管理方面,公司主要投資單位爲東莞證券、虎門大橋等。報告期,公司確認對聯營企業、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合計2.28億元,同比上升35.21%。爲優化資產結構,報告期公司完成轉讓東莞信託22.2069%股權、長安村鎮銀行5%股權。

在衆多業務中,新能源業務被東莞控股寄予厚望。年報顯示,2024年東莞控股的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業務整體虧損。東莞控股的下屬公司東能公司及康億創公司致力於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建設及充電服務。公司發佈新能源品牌“超易充”,同步上線“超易充”小程序,加速構建“超充”網絡,探索實施“光儲充換”一體充電模式,研究推動交能融合項目,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公司新能源業務整體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兩公司充電站已有144座,換電站16座,合計功率22.74萬千瓦,分佈在東莞、廣州、南京等城市。

報告期內,受公交業務縮減、市場競爭加劇及收入確認方式的影響,康億創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200.29萬元、歸母淨利潤-2466.08萬元;東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1.69萬元,淨利潤-371.37萬元。

年報還顯示,公司的研發費用出現腰斬的情形。2024年研發費用僅412.56萬元,同比下滑52.63%,研發人員減少11.76%。充電樁業務雖取得6項專利,但"光儲充換"一體化等戰略項目仍處籌備期,且公司研發強度(研發費用/營收)僅0.24%,低於交通行業0.8%的平均水平,技術儲備較爲薄弱。

對於新能源業務,東莞控股表示仍將持續看好。年報顯示,隨着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持續突破,能源補給需求日益凸顯。根據東莞新能源車產業協會數據,至2024年底,東莞新能源車保有量約31.31萬輛,同比增長46.81%,充電需求仍處於釋放階段,未來充電業務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東莞控股表示,今年將提速佈局新能源充換電及相關產業,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今年東莞控股將全面佈局東莞“三橫五縱”充電網絡,繼續探索“光儲充” 一體化模式,結合光伏、儲能與充電設施進行有機融合和多能互補,降低用電成本。同時,推動超易充與小桔等平臺互聯,探索如重卡超充、液冷設備、交能融合等新能源充電領域的其他發展機遇,持續提升充電平臺利用率及市場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