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天津】觀察丨“上天”與“下海” 做機器人產業鏈細分領域強者

說起機器人產業,你會想到什麼?是春晚舞臺上翩翩起舞的人形機器人?還是製造業生產線上揮舞的焊接機器手?作爲一個大行業來說,機器人遠不止這些,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整個機器人產業版圖和產業鏈要寬闊得多,深厚得多。

2024年,天津市機器人產業規模突破21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值佔比超70%,位居全國前列。

天津機器人產業鏈中,那些"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工信部重點支持企業共同鑄就了產業鏈的堅實底座。

"上天"的機器人

3月2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遙十七運載火箭在轟鳴聲中發射升空,其搭載的六顆氣象空間遙感衛星中,有一顆被命名爲阿童木機器人號——這是來自天津的兩家企業,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工業機器人領軍企業辰星天津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阿童木機器人)之間的一次戰略協同,這一刻預示着中國民營人工智能裝備與太空探測技術的深度融合邁出關鍵一步。

機器人與航天產業之間攜手奔赴的背後,是天津機器人產業的一次創新,而這種創新體現在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中。

2013年阿童木機器人在天津創立以來,公司就將"用技術解放雙手"爲使命,專注於並聯Delta機器人、高速SCARA機器人、自主控制器、視覺系統等智能製造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已發展成爲行業領先的高速機器人專家。

"專注"成爲這家公司的特徵,憑藉傳承於天津大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多年的技術優勢,始終致力於爲食品、製藥、日化、3C、PCB、光伏、鋰電等細分行業客戶提供高速機器人產品以及自動化智能化解決方案。

"專注",也讓阿童木在贏得了客戶和市場,目前其累計服務超800家規模企業客戶,出貨量超8000臺/套,業務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產品已先後在長城汽車、大衆汽車、福耀玻璃、寧德時代、比亞迪弗迪、孚能科技、力神科技、浙江晶盛機電以及三星、TCL等企業應用。

在工業機器人行業——並聯機器人細分領域,阿童木的市場佔有率連續多年居國產自主品牌第一,2022年更以20.9%的份額超越外資品牌,登頂全品牌榜首,成爲細分領域冠軍。

作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阿童木機器人,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工業生產線智能化升級的實踐,讓外界看到了天津機器人的實力。眼下公司正式推出面向海外市場的協作碼垛機器人產品矩陣,這一動作不僅標誌着中國智造在高端工業裝備領域的全球化突破,更借 "極致效率 + 靈活部署",強勢賦能海外碼垛自動化市場,提升產品競爭活力的直觀詮釋。

下更深的海 見更深的"藍"

當阿童木"上天"的時候,同在濱海新區的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在不斷的"下海",下更深的海、更遠的海。

2025年4月1日,對深之藍公司來說,有着特殊的意義,這一天由公司主持編制的國家標準GB/T 44594-2024《水下助推機器人通用技術要求》正式實施。

通常在產業界來說,從賣產品到賣品牌到賣標準,被認爲是企業發展和影響力的三級跳,在水下機器人領域,主持制訂行業標準,意味着深之藍的領先地位得到了公認。

在專利數量上,作爲水下智能裝備研發、製造等研產供銷於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之藍擁有專利360餘項,已發展成爲水下智能裝備行業領軍企業。產品曾服務南水北調工程、港珠澳大橋工程、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工程等多個國家級重點項目。

2013年成立時,深之藍只是一家小公司,作爲初創企業,當時公司依賴進口,組裝出來的產品毫無競爭力,而且成本高、後續量產沒法保證。十年成長,十年拼搏,現在的深之藍"魚臉識別"技術,可以在0.1秒之內,通過識別魚的色彩、形狀以及遊動姿態,快速顯示出魚類的具體名稱,準確率達到99%以上。

在水下智能裝備產品市場上,深之藍的佔有率居全球第一,成爲國內水下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企業,爲我國海洋資源開發和國家安全提供核心裝備保障能力的同時,產品銷往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開始影響行業巨頭的價格堡壘。

2024年夏季,憑藉"深海影像探測關鍵技術裝備與應用"項目,深之藍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25年 1月8日,胡潤研究院發佈胡潤未來"獨角獸"系列——《2024胡潤全球瞪羚企業榜》,列出全球成立於2000年之後三年內最有可能達到"獨角獸"級十億美元估值的高成長性企業,深之藍成功入選。

機器人產業的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作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六鏈五羣"的重要一環,天津機器人產業品類涵蓋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細分領域,尤其是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產值約佔天津機器人產業總產值的75%,高於國內平均水平,優勢看得見。

在4月初的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天津機器人代表團集體亮相,向世界展示天津機器人產業在覈心零部件、軟件算法及場景應用的獨特優勢,讓天津製造再次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