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促炎證實!新研究揭示高果糖引發炎症機制,二甲雙胍或可逆轉

近期,多家檢測機構對市面主流奶茶產品的抽檢結果令人震驚。喜茶、奈雪の茶、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的多款產品被檢出高糖、高鈉和反式脂肪酸問題。

與此同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一項最新研究從分子機制層面解釋了高果糖飲食如何促進炎症發生,爲理解奶茶等含糖飲料的健康風險提供了科學解釋。

抽檢結果

檢測機構對八大主流奶茶品牌的王牌產品進行了全面分析,結果令人擔憂。蜜雪冰城珍珠奶茶以7.7 g/100 g的總糖含量位居榜首,一杯大杯(650 ml)的含糖量高達50.82 g,已經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日50 g添加糖上限。

更令人關注的是,幾乎所有送檢品牌都使用了果葡糖漿作爲甜味劑。這種由玉米澱粉製成的甜味劑含有較高比例的果糖,正是近期科學研究發現的可能促進炎症的成分。

在反式脂肪酸方面,喜茶、奈雪、茉莉奶白、霸王茶姬、爺爺不泡茶等五個品牌的產品檢測結果呈陽性。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反式脂肪酸含量達到0.113 g/100 g,單杯含量約0.57 g。

鈉含量檢測結果顯示,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茶含鈉量達942 mg/kg。一杯500 ml的該產品含鈉約471 mg,相當於1.2 g食鹽,達到了每日推薦食鹽攝入量的四分之一。

華西研究突破

2025年8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研究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爲“High fructose consumption aggravates inflammation by promoting effector T cell generation via inducing metabolic reprogramming”的研究論文。揭示了高果糖飲食如何通過代謝重編程直接促進效應T細胞生成,從而加劇炎症反應。

研究團隊建立了20%果糖飲水的小鼠模型,模擬人類飲用高糖飲料的飲食習慣。實驗結果明確顯示:果糖餵養的小鼠結腸、脾臟等組織中IFN-γ+CD4+T(Th1)和IL-17A+CD4+T(Th17)細胞比例顯著增加,這些細胞是促進炎症反應的關鍵免疫細胞。

在DSS誘導的結腸炎模型中,果糖餵養組小鼠表現出更嚴重的疾病症狀——體重下降更明顯,結腸縮短更嚴重,組織炎症評分更高。這表明高果糖飲食會顯著加重炎症性腸病等疾病的發展。

機制研究表明,果糖通過“谷氨醯胺代謝-mTORC1”和“ROS-TGF-β”雙通路直接調控T細胞分化。這一發現不僅解釋了高果糖飲食促進炎症的具體機制,也爲飲食與免疫系統互作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奶茶成分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醫生和營養學家指出,經常飲用高糖奶茶可能對健康產生多方面影響。

研究表明,高糖飲食會促進體內炎症因子的產生,加重炎症狀態。過多攝入糖分會導致機體炎症反應增強,延遲痊癒過程。在炎症期間,身體的代謝負擔增加,而奶茶中的高脂肪和高熱量會給肝臟等器官帶來額外負擔。

值得一提的是,高果糖飲食不止促炎,還促癌,並會干擾大腦發育,早期攝入損害終生。

此前,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高果糖飲食會促進多種癌症的生長,癌細胞本身無法利用果糖,而是吸收肝臟代謝果糖的代謝物,溶血磷脂酰膽鹼,作爲癌細胞可用的營養物質,從而間接促進腫瘤生長。

2025年6月,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團隊在Nature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生命早期的高果糖飲食會干擾神經發育過程,抑制小膠質細胞吞噬功能,從而增加成年後焦慮風險。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尤爲顯著。它會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血管持續處於炎症狀態,還會削弱免疫細胞功能。消費者可以通過查看產品配料表來識別,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植脂末”等成分均提示可能存在反式脂肪酸。

高鈉攝入也是隱藏的健康風險。過量鈉攝入不僅與高血壓密切相關,還可能加劇炎症狀態,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二甲雙胍或可逆轉

華西醫院的研究不僅揭示了問題,還提供了可能的解決方案。研究發現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可逆轉果糖誘導的T細胞炎症。

機制研究表明,二甲雙胍通過抑制mTORC1活化和降低ROS水平,在體外和體內實驗中均能有效逆轉果糖誘導的Th1/Th17細胞增多,緩解結腸炎症狀。這一發現爲炎症性腸病等慢性炎症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當然,研究人員強調,這並不意味着人們可以無限制地飲用高糖飲料然後通過藥物來抵消危害。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仍然是預防炎症和相關疾病的根本之道。

消費者可以選擇低糖或無糖版本的奶茶,減少飲用頻率,或者選擇更加健康的替代飲品,如純茶、花果茶等。同時,關注產品配料表,避免含有反式脂肪酸和高果糖漿的產品。

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對奶茶產品的監督和管理,規範標籤標識,限制過量添加糖和有害成分,促進飲料行業的健康發展。